第二十四章(3 / 3)

“幹爹,您老可回來了!”陳洪一撩袍子跪下了,兩個秉筆太監也跟著跪下了。

“老祖宗安好!”滿院子黑壓壓的人頭發出這聲問好將天都叫亮了。

東邊天際隱隱顯出了一絲亮色,一院子抬著頭的低著頭的都隱約可見了。

呂芳還是穿著玉熙宮當差那身便服,站在院門口向裏麵望去:“這是幹什麼?該當差的不去當差,都跪在這裏做什麼?快起來,起來。”

陳洪和兩個秉筆太監站起了,院子裏那些太監依然跪著。

陳洪:“兒子們和孫子們日夜惦記著幹爹,聽說老祖宗回了,便都一股腦自個兒全來了,兒子們也不好叫他們回去。”說著便攙著呂芳走進院門。

黃錦跟在背後臉上露出了不屑。

慢慢穿過院子裏跪滿太監的中間那條石路,呂芳對陳洪說道:“有要緊差使,該當差的留下當差,沒事的叫他們都散了。”

陳洪立刻接言:“老祖宗的話都聽到了?當差的留下,其餘的散了!”

四大秉筆太監簇擁著呂芳向內院走去。

“是!”他們背後這一聲應答有些聲高有些聲低。

幾個今日當值的太監慌忙爬起跟進了內院。

其餘跪了一地的太監這才都慢慢站起了,有些人狠狠地向另外一些太監望去,那些太監都低著頭不敢看他們。挺胸的先走出了院門,低頭的待他們都走了出去,這才蔫蔫地走出了院門。

徐階就在西苑內閣值房,召他到玉熙宮步行也就一刻時辰,可陳洪領他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是卯時了,遠遠地便望見嚴嵩的那乘二人抬輿已經擺在殿門外的石階下。再仔細望去,嚴嵩本人也還未進殿,由呂芳陪著站在殿門外煦煦地站著,顯然是在等他。

徐階停住了腳步,望向陳洪:“怎麼能先召嚴閣老,讓他等我?太失禮了。”

陳洪陰陰地笑著:“首輔自然先召,次輔當然後召,徐閣老這也見怪嗎?”

徐階知是那日得罪了陳洪,向他淡然一笑:“陳公公說的是。”微微提起袍角加快步速向殿門走去。

呂芳見徐階走近,立刻走下石階迎了過去。

二人在石階下目光相碰,徐階:“聖上的萬年吉壤一切都好?”

“一切都好。”呂芳簡短答了一句,“嚴閣老已經等了有些時辰了,快進殿吧。”

徐階立刻登上石階:“剛接到召命,閣老恕罪。”

石階上的嚴嵩這時竟伸出了那隻滿是老人斑的手來接徐階。

徐階伸出兩手登上石階握住了嚴嵩伸來的那隻手。

嚴嵩:“這半月讓徐閣老操勞了。”

徐階:“好些票擬都壓著呢,閣老再不來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呂芳見二人這般情形,滄桑一笑,撩袍先進了殿門,高聲奏道:“啟奏皇上,嚴閣老、徐閣老奉旨到了!”

精舍裏立刻傳來“當”的一記銅磬聲。

一手牽著,一手攙著,嚴嵩和徐階一直保持這個姿態走近了精舍,呂芳微躬著腰站在門外候著二人。

嚴嵩、徐階走到了精舍的門口,該轉身在門外行跪見禮了,可剛一轉身,二人便是一驚——嘉靖就站在門檻裏邊微笑著看著二人!

徐階攙著嚴嵩便要跪下,嘉靖那兩幅大袖已經飄了過來,帶著一陣風挽住了二人:“不用跪了,都進來吧。”

兩人一直牽著的手這時鬆開了,各自的一隻手被嘉靖兩隻大袖挽著,二人被挽進了殿門。

嘉靖登上蒲團,盤腿坐下。

嚴嵩也被呂芳攙著在右邊的矮墩上坐下了。徐階則躬身站在左邊。

“呂芳。”嘉靖叫道。

呂芳:“奴才在。”

嘉靖:“朝裏也就兩個老臣了。搬個墩子來,從今日起,徐閣老來見朕也賜個座。”

呂芳:“是。”答著便去窗前搬另外一個矮墩。

徐階連忙又跪下了:“臣也才過花甲之年,怎能受聖上如此過禮的恩遇?臣萬萬不敢當。”

嘉靖:“你受得的(音di)。坐下吧。”

呂芳已經把矮墩搬到了他的身邊,徐階隻好又重重地磕了個頭,站起來望著那個矮墩猶自不肯就坐。

嘉靖:“呂芳,你替朕扶徐閣老坐。”

“不敢!”徐階慌忙側過身子,艱難地挨著那個矮墩的邊沿坐下了。

嘉靖今日滿臉慈藹,望了望徐階又望了望嚴嵩,二人同時屁股離座欠了欠身子才又坐下去。

“呂芳。”嘉靖又叫呂芳。

呂芳:“奴才在呢。”

嘉靖撩起了自己那件長袍的下幅擺了擺:“朕這件長袍是哪一年做的?”

呂芳:“奴才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嘉靖三十七年六月敬製的,到今天也穿了四個年頭了。”

“好記性。”嘉靖誇了一句,隨即開始感歎起來,“俗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在朕這裏,人也是舊的好,衣也是舊的好。用久了就舍不得。”

一個八十多,一個六十多,二人聽了這番溫語都感動得立刻又站起,低下了頭。

“坐下,坐下。”嘉靖按了按手。

二人又都坐下了。同樣的感動,感受卻截然不同。在嚴嵩,這是二十多年的苦勞和曲意逢迎換來的,而且是在化險為夷之際,自然是悲欣慶幸。在徐階,這既是皇上進一步恩寵自己的信號,可這個恩遇卻是以叫他繼續和嚴嵩合作為代價的暗示。裕王的囑托,高拱、張居正代表清流的殷切期望都在自己身上。聖上的恩寵固然是人臣之望,但出了宮就可能備受朝野佞幸之譏。

嘉靖也有厚道處,這時目光再不看二人,如述家常般接著說道:“世人有個通病,都喜新厭舊。殊不知衣服穿舊了貼身,人用舊了貼心。就說你們吧,人老了精力當然不濟了,可也不會再有其他的奢望,經曆的事多了,事君做事就謹慎,就老成,就不惹亂子。當家就得用老人。當然,那些年壯的不高興了。他們精力旺盛,整日想著往上走,路又被老的擋著,自然就把我們這些老的看作眼中釘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老而不死是為賊’,年老的在那些年壯人的眼中都成了賊了。朕也不知道我們這些賊到底偷了他們什麼東西。”說到這裏一向喜怒無形的嘉靖自己先笑了。

這些反應數呂芳最快,立刻跟著笑了,而且笑的幅度足以提醒二老趕快跟著笑。

嚴嵩和徐階都跟著笑了,兩個人的笑裏都充滿了各人的滄桑。

“當然,我們這些老的也要識相點。還有句俗話叫做‘不癡不聾不做當家翁’。”嘉靖依然亂石鋪階,“有些事睜隻眼閉隻眼吧。他們鬧騰他們的去,我們做我們該做的事。嚴閣老。”

嚴嵩屁股微微離座:“老臣在。”

嘉靖:“今日中元,敬天修醮,朕還等著你的青詞呢。寫好了嗎?”

嚴嵩從袍袖裏掏出了早已寫好的幾頁青詞雙手捧起:“臣確實老了,這篇青詞恭撰了三日,昨夜才完稿。就怕難入聖上法眼。”

呂芳已然接過嚴嵩的青詞轉身呈給嘉靖。

嘉靖本就不願在這些臣子麵前戴花鏡,日光滿室,嚴嵩的字又寫得大,這時拿著青詞飛快地看了起來。

嚴嵩低著頭。

徐階也低著頭。

隻有呂芳在悄悄地望著嘉靖。

嘉靖臉上浮出了笑容:“人老了也有老的好處,文章也更老了。徐閣老。”

徐階連忙站起:“臣在。”

嘉靖:“你的青詞呢?”

“有嚴閣老珠玉在前,臣真怕瓦礫在後,有誤聖上敬天之誠。”徐階一邊答著,慢慢從袍袖裏也掏出了自己的青詞雙手呈上。

呂芳連忙又接過了他的青詞轉身呈給嘉靖。

嘉靖一手接過徐階的青詞,一手將嚴嵩的青詞遞給呂芳:“朕看徐閣老的青詞,讓徐閣老也看看嚴閣老的青詞。”

“是。”呂芳接過嚴嵩那篇青詞,轉身又遞給徐階。

徐階雙手接過青詞,這樣的光線,偌大的字體,他用肉眼本看得清楚,卻依然從袍袖裏掏出了眼鏡,詢望向嘉靖。

嘉靖:“戴上吧,坐下看。”

“是。”徐階這才戴上眼鏡,坐下來看嚴嵩的青詞。

精舍一時間十分靜穆,徐階在仔細看嚴嵩的青詞,嘉靖在仔細看徐階的青詞。

很快,兩人幾乎是同時看完了。

徐階望向了嘉靖,嘉靖卻將徐階的青詞往膝上一放,臉上無任何表情。

嚴嵩雖微低著頭,憑感覺卻把嘉靖把徐階的神態都籠罩在餘光中。

呂芳有些緊張了。

嘉靖開口了:“朕先評評嚴閣老寫的青詞吧。三個字:好,好,好。徐閣老以為如何?”

徐階又站起了:“聖上是三個字的評語,臣隻怕要說九個字了。”

嘉靖:“說。”

徐階:“字也好,詞也好,意也好。”

嚴嵩不得不有所謙遜了,欠了欠身子:“聖上過獎,徐閣老也過譽了。”

“好就是好。朕或許有所偏愛,徐閣老可是從不說違心話的人。”說到這裏嘉靖倏地又望向徐階,這次不稱他閣老了,而是直呼其名:“徐階。”

徐階本站在那裏,低頭應道:“臣在。”

嘉靖:“你的青詞中有兩句話是怎麼想出來的?”

徐階微微抬起了頭,望著嘉靖的下巴:“請問聖上,是哪兩句?”

嘉靖拿起了膝上一頁青詞,朗聲念了起來:“離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禦四海而哀蒼生,心為之傷!”

“好!確實好!”嚴嵩這時的反應竟如此之快,適時站了起來,“老朽不如。”

嘉靖這時欣悅之情已溢於言表:“呂芳,你知道徐閣老這兩句好在哪裏嗎?”

呂芳笑答道:“主子這是難為奴才了。奴才讀的那點書哪能品評兩位大學士的文章?”

聽呂芳說出了“兩位大學士”的話,嘉靖的目光深望著呂芳,目光裏的深意也隻有他們二人明白:“也沒叫你寫,你隻說好在哪裏。”

呂芳想了想:“奴才以為,徐閣老這兩句寫出了萬歲爺的無奈。”

嘉靖臉一沉:“怎麼是無奈?”

呂芳:“主子本是仙班裏的神仙,奉了上天之命降到凡間來做萬民之主,誰不願意做神仙卻願意做凡人?誰不願意在天上享清福卻願意到凡間來給萬民為仆?這豈不是無奈?”

嘉靖大悅:“好奴才!你這幾句評語連同嚴閣老、徐閣老的青詞可以鼎足而三了!不過三鼎甲也得分出個狀元、榜眼、探花。今天的青詞徐階是狀元,嚴嵩是榜眼,呂芳湊個數當個探花吧。嚴閣老你覺得朕公正與否?”

嚴嵩滿臉誠懇:“臣心悅誠服。”

這時徐階已經心潮洶湧了。昨日楊金水沒有被追究任何罪責隻送到了朝天觀,他就擔心浙江一案極有可能不了了之。今晨一上殿自己便受到了破格的禮遇,先是賞了玉熙宮賜座的恩寵,現在又被封為今日的“青詞狀元”,而嚴嵩也對自己極其籠絡。種種跡象,都是在暗示自己將浙江的大案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果連鄭泌昌、何茂才等人都從輕發落,走出這座大殿,不要說無法向裕王交代,千夫所指,自己幾十年清譽便要毀於一旦!默念至此,職責所在、眾望所歸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應該說話了,站了起來:“聖上,臣這兩句話還有另外一番解釋,要向聖上呈奏。”

嘉靖立刻知道他要說什麼了,目光向他閃了一眼:“說來聽聽。”

徐階:“聖上上膺天命,數十年恭行儉約為的都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蒼生。卻有一班辜恩負義的貪吏上侵國帑下掠民財,如浙江貪墨一案者!這些人倘若不嚴加懲治,實有負聖上肩負之天命愛民之仁德。”說到這裏他跪了下去。

嘉靖剛才還十分愉悅的臉色一下子靜穆了,望了望趴跪在地上的徐階,又斜望向已經站立的嚴嵩。

嚴嵩也扶著矮墩跪了下去。

徐階這顯然是在逼自己表態了,嘉靖兩眼翻望上去,想了想,開口了,卻誦起了《詩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這首國風流傳到今也兩千多年了。老鼠年年打,年年打不盡。貪官朝朝殺,朝朝有貪官。徐閣老,朕交把快刀給你,你也殺不了許多。可該殺的朕也會殺。呂芳。”

呂芳立刻答道:“奴才在。”

嘉靖:“今天什麼日子?”

呂芳:“回主子,今日中元節敬天拜醮的日子。”

嘉靖:“那今天就不談殺人。立刻設壇,將兩位閣老替朕寫的青詞向上天拜表。取香冠來!”

徐階好失望,隻能重重磕了個頭站了起來。

嚴嵩無表情,也磕了個頭扶著矮墩站了起來。

呂芳已經到神壇前去取香冠了。那香冠是用香草香花編織而成,而且在特製的香水裏浸泡後又用特製的檀香熏染,那個香確實是香。

呂芳首先從神壇下的香案上雙手捧起那頂最大的香冠,走到嘉靖麵前雙腿跪下高擎上去,嘉靖也雙手接過戴在頭上。

嚴嵩、徐階自己走過去了,先都取下了自己的官帽,然後各自從香案上捧起一頂香冠戴在頭上。接著是呂芳取下了太監的紗帽,捧起一頂香冠戴在頭上。

堂堂大明朝皇帝的宮殿精舍中君臣四人的頭上這時都長滿了鮮花香草,儼然屈原《九歌》中的人物。一部中國曆史,三百七十六位皇帝,在宮裏自己戴香冠而且賜大臣戴香冠的,空前絕後,恐怕隻有這位嘉靖皇帝了。

嘉靖下了蒲團,徐徐走到醮壇前,在那個帶著斜度的拜幾上跪了下去。

呂芳跪在神壇前嘉靖的身側。

神壇前便沒有空地了,嚴嵩、徐階隻好在嘉靖身後蒲團台階旁兩側的地上跪了下去。

嘉靖拿起了那兩份青詞,口中念念有詞。念完了一張,便將那張青詞在燭火上點燃了,放到了拜幾前的金盆裏。那頁青詞本是青藤紙做的,上麵寫的是朱砂,燃起的火便又青又紅,騰起的煙也呈出七彩之光。

嘉靖又念另外一張青詞,念完了又點著放到了金盆裏,然後欣賞那青紅七彩的光煙。

如是者再,幾張青詞都拜燒了。嘉靖率先磕下頭去。

嚴嵩、徐階、呂芳都跟著磕頭。

磕完了頭,嚴嵩、徐階、呂芳在等著嘉靖站起,可嘉靖仍然跪在那裏。

“呂芳。”嘉靖跪著突然喊道。

呂芳跪在一側連忙答道:“奴才在。”

嘉靖:“將浙江那兩份奏疏拿來。”

“是。”呂芳爬起了,走到禦案前拿起了兩份奏疏又跪回到嘉靖身側,雙手呈了上去。

嘉靖跪直了身子,左手舉起一份奏疏,右手舉起一份奏疏:“這裏有兩份奏疏,都是奏報浙江貪墨一案的供詞。一份是趙貞吉、譚綸署名呈遞的,這份朕半月前就看了,你們也都看了。另一份是朕那個兒子舉薦的海瑞呈遞的,昨夜送到宮裏,朕沒有開封,沒有看。呂芳,將海瑞的急遞讓嚴閣老、徐閣老看看封口。”

“是。”這回呂芳沒有爬起,膝行著過去接過嘉靖右手那份八百裏急遞,先遞到嚴嵩麵前。

嚴嵩慢慢趴了下去:“君父如天,天不看臣焉敢看。”

呂芳固執地將那份急遞伸在他麵前:“皇上有旨,命你們看看封口,並未叫你們拆封。”

嚴嵩這才不得不撐著抬起了頭:“是。”

呂芳早有準備,已經從袍袖裏掏出了嘉靖常用的那麵單麵花鏡,對準了急遞封口烤漆處那方封印。

嚴嵩將眼睛湊了過去,從單麵花鏡中清晰地看見“淳安知縣海瑞”六個凸字,說道:“臣奉旨看了,確未拆封。”

呂芳又膝行一步,趴在台階上將花鏡和急遞封口伸到徐階麵前。

徐階也隻得湊過頭去,仔細看了:“是。臣奉旨看了,確未拆封。”

呂芳立刻將單麵花鏡塞進袍袖裏,膝行到嘉靖身側:“主子,兩位閣老都已看了,確認並未拆封。”說完雙手將那份急遞又呈還嘉靖。

嘉靖:“太上道君真言‘治大國如烹小鮮’。有些事你們做不了主,朕也做不了主,隻有上天能夠做主。譬若這兩份奏疏,一份朕看了你們也看了;一份朕沒看,你們也沒看。看了的那份我們君臣可以做主,沒看的那份就請上天做主吧!”說完便將海瑞那份急遞投入了火盆之中!

又有烤漆又有羽毛,這份急遞投入火盆立刻冒出一股黑煙!

呂芳連忙拿起撥火的銅鉗將那份急遞夾起伸到火上,那急遞才燃了起來!

嘉靖還挺直地跪在神壇火盆前,左手依然高舉著趙貞吉、譚綸那份奏疏:“趙貞吉、譚綸這份奏疏,一一列舉了鄭泌昌、何茂才貪墨國帑、搜刮民財諸般罪名,審問詳實,鐵證如山。嚴閣老。”

嚴嵩立刻趴下頭去:“臣在。”

嘉靖:“因該二人都是嚴世蕃舉薦的,你就不要過問了。”

嚴嵩趴在地上:“臣知罪。”

嘉靖:“用人之道貴在知人。兩京一十三省的官員都要靠你們舉薦,有實心用事者,如胡宗憲。有顧全大局者,如趙貞吉。這都是好的。像鄭泌昌、何茂才這等碩鼠竟也薦任封疆,嚴世蕃的眼睛未必瞎了?”

嚴嵩不得不落實回話了:“嚴世蕃無知人之明,臣奏請革去他的吏部堂官之職。”

僅僅是無知人之明?徐階在等著嘉靖表態。

嘉靖的背影看不出任何表態,稍頃卻說出了讓徐階更加失望的話:“嚴世蕃舉薦的人未必都是差的。譬若那個高翰文,去了浙江就並未和鄭泌昌、何茂才同流合汙,倒被革職關在詔獄裏?一篙子掃倒一船人,鎮撫司那些奴才是如何辦差的?”

這便需呂芳回話了:“這是奴才失職,奴才這就命鎮撫司放人。是否讓他仍回翰林院複職,請主子聖裁。”

嘉靖:“當然官複原職。徐階。”

徐階本就趴在那裏,這時應道:“臣在。”

嘉靖:“趙貞吉是你的學生,譚綸是裕王的門人,他們聯名的奏疏就交由你票擬批答。不要在內閣票擬,帶到裕王府去,把高拱、張居正也叫上,鄭泌昌、何茂才如何擬決,還有胡宗憲、戚繼光一幹有功將士如何褒獎,你們一起擬個條陳呈司禮監批紅。以示朕一秉大公。”

這個結果也就是徐階早就預料的結果,這樣的結果雖然未能直接傷到嚴氏父子的身上,也已經傷到他們的臉上。

“是。”徐階這一聲便答得十分鄭重,低著頭高舉雙手等接趙貞吉、譚綸那份奏疏。

呂芳已經從嘉靖手中接過那份奏疏,這時遞給了徐階。

該收場了。嘉靖依然挺跪在神壇前:“今日中元,朕要祭天,你們也要回去祭祖。都退下吧。”

徐階捧著那份奏疏本要站起,卻發現呂芳來攙嚴嵩時,嚴嵩依然趴在地上,不肯起身:“啟奏聖上,臣尚有二事請旨。”

嘉靖這時依然是跪著的,如此良苦用心,調鼐陰陽,再有事也不應這時還奏,背對著他,聲調已然露出不悅:“奏。”

嚴嵩:“眼下大局無非兩端,一是充實國庫,二是東南剿倭。改稻為桑所用非人,江南織造局今年五十萬匹絲綢萬難織成,前方軍需,各部開支均已告竭。臣奏請鄢懋卿南下巡鹽,清厘鹽稅,充作國用。”

嘉靖臉色稍稍緩和了:“準奏!”

嚴嵩:“胡宗憲東南抗倭已屆決戰之局,臣聞報有走私刁民名齊大柱者曾有通倭之嫌,不知何人所派先今潛入軍營,就在胡宗憲身邊。此人倘若真是倭寇奸細,則遺患巨大。是否請徐階和兵部一並查處?”

所謂通倭情節在海瑞呈奏的供狀證言中已經寫得明明白白,現在供狀證言都已燒了,嚴嵩卻翻出此事,嘉靖心裏明白,徐階心裏也明白,他這明顯是在找補今日的輸局了。

嘉靖眼中立刻掠過一絲精光,沉默稍頃忍著答應了他:“準奏。還有嗎?”

嚴嵩磕了個頭:“臣叩辭聖上!”

呂芳這才將他攙了起來。

徐階這也才跟著又磕了個頭站了起來。

嘉靖依然挺跪在神壇前,二人這就隻能躬腰後退著出去了。

呂芳攙著嚴嵩躬腰慢慢向門邊退去。

徐階雙手高舉奏疏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