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僚們勸解道:“陛下,現在什麼東西也顧不上了。您保住龍體要緊。”
“不,朕一定取出來,你們不去,朕親自去。”王莽幾乎是哭叫起來,令每個人聽了,心裏都會發酸。
跟隨王莽多年的禦前老黃門恍然大悟道:“陛下,奴才知道您要的東西,就讓奴才去取吧!”說完,不待王莽同意,就向涕煙翻滾的未央宮走去。
王莽君臣都驚呆了,眼睛緊緊盯著煙火籠罩的未央宮門口。老黃門的身影消失了。除了劈劈剝剝的聲音,什麼動靜也沒有了,大家把心都提到嗓子眼兒。好半天,才見一個火人在煙火中挪動。王興、王盛一見一起衝進火海,才看清火人還拖著一隻銅箱。兩人趕緊把火人和銅箱接應出火海,眾人趕緊用水澆滅三人身上的火。老黃門已被燒得麵目全非,體無完膚,隻是用手指了指銅箱,頭一歪,再沒有醒來。
王莽脫下身上的龍袍,親自蓋在老黃門的屍體上。然後挪動腳步,走到銅箱前,慢慢地打開。箱內有一套天青色的衣服,一把青銅古匕和玉璽。他把衣服取出來,笨拙地往身上穿。眾人都不解其意,茫然地望著,也沒有人幫助皇上更衣了。王莽好半天才把衣服穿戴整齊,又取出銅匕和玉璽。才用低沉的聲音道:“朕的禦座呢?”
禦座當然被火燒掉了。左右臣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說。但總不能讓皇帝站著,有兩個黃門慌忙跑到前殿,好不容易搬來一張凳子。放在王莽身後,王莽坐穩身子,左手抱玉璽,右手舉匕首,眯著眼睛打量著從後官燒到未央宮的大火,長長的火龍翻轉著,扭動著吞噬著宮裏的一切。他突然用悲愴的聲音喊道:“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
那把青銅匕首則是古時虞帝斬妖伏魔的武器,王莽是在表示君可殺不可辱的氣節,還是要顯示殺身成仁,寧死不屈的人格,或者是再現“逝者如斯夫”的超越現實痛苦的精神?如此悲哀而又悲壯的場麵,使每個人的內心都震撼不已。
未央宮一片火海,大火漫過未央宮,又向王莽所在的前殿逼來。仿佛是象征著劉漢的火舌總跟著這位篡位者似的。王興、王盛沒讀過書卻也明白皇帝此時行套打扮和所作為,一定是他最痛苦的表示。因此,眼看大火要燒過來,卻不敢驚動王莽。
正在這時,忽然一陣馬蹄聲響,隻見大司馬王邑單人匹馬,一身是血,直衝到前殿內,滾落到王莽跟前,哭叫道:“陛下……”
王莽眼皮微抬,低沉的聲音說道:“天文郎不在了。大司馬不是也通天象麼,請觀看朕的吉座在何方?”
王邑這時候哪有心思看什麼天象,哭喪著臉道:“陛下,京城四門失守,寧始將軍史湛、大司空張邯、衛將軍王林、中郎將(上帶下足)惲以身殉國。漢兵正向皇宮逼來,陛下快逃吧!”
王莽好像沒聽見,自言自語道:“吉座在何方,朕要統禦萬方……”
臣僚們聽說漢兵攻來,無不膽戰心驚,惶然失色。此時,未央宮的大火撲過來了,烈焰炙烤著垂死的人們,前殿顯然呆不住了。可是,王莽還在自言自語:“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絲毫沒有感到烈焰炙熱。
王邑見情況緊急,忽地站起來,大聲道:“王興、王盛兩位將軍保護陛下上漸台,各位大人請隨我抵禦漢兵。”
王興、王盛都怕再次激怒皇帝,聽到王邑的話,再也顧不得許多上前架起王莽就走。一千多驚慌失措的臣僚受到王邑勇氣的鼓舞,全都各尋兵器,跟著王邑往南衝去。因為他們很清楚,像他們這樣的王莽重臣,一旦落入漢兵之手,必死無疑,與其屈辱而死,不如奮起一擊,也算是為新朝盡忠了。
王興、王盛來到滄池,兩人涉水把王莽背上漸台。高聳的漸台既可防止火攻,又可以作為居高臨下防禦敵兵的陣地。王邑選準這個地方把王莽弄來,算是對了。此時的皇宮大內已是一片火海,一片混亂。幾百個宮廷侍衛守衛在滄池的周圍。他們大多受過王莽的非常恩惠,因此,願意以死保護王莽。
可是,僅憑滄池漸台和幾個心腹侍衛是挽救不了王莽覆亡的命運的,王莽剛剛登上漸台,後官就傳來陣陣廝殺聲。幾個渾身是血的宮廷侍衛跑到漸台下,哭叫道:“不……好了,暴民衝……衝進宮來了。”
“快,叫他們頂住!”王興大聲叫道。
“頂不住了……”侍衛哭喊著,這時,成群的侍衛、黃門郎敗退進來。眾民則緊緊咬住他們不放,直向漸台逼來。殺得最凶的就是殺豬出身的杜虞。他一邊揮舞大刀,一邊大叫:“弟兄們,殺呀!誰砍王莽的狗頭就得十萬兩黃金的賞錢。”這是漢軍許下的王莽腦袋的賞額。
滄池邊的幾百名侍衛人人抱定必死之心,立即加入戰鬥。王興、王盛也在漸台上指揮侍衛們放箭。雙方的傷亡都在增加,可是,後麵的民眾還在源源不斷地衝進來。沒多會兒,就把侍衛圍在中間,喊殺聲、慘叫聲、刀劍碰擊聲,攪在一起,彙成一曲悲壯的戰歌,鮮血像一條條小溪,流向滄池。鮮紅的池水漲滿了。
終於,杜預和幾十個人殺到漸台下,開始向上攀登。漸台上,侍衛們的箭枝用光了,王興、王盛把王莽擋在身後,兩個人手握大刀,瞪著血紅的眼睛,等待民眾的到來。
“殺!”
杜預一聲大叫,第一個衝上漸台,其餘的民眾也一擁而上。王興、王盛和侍衛們各舉兵器,展開了殊死的拚殺。民眾大多沒習過武功,僅靠身強體壯拚殺,自然討不了便宜,片刻功夫,已有好多人被砍翻。隻有杜預略通武術,又仗著鐵板一樣的身子,隻受了點輕傷。可是漸台下的民眾又陸續衝上來。杜預來了精神,大吼一聲,又和王興、王盛糾纏在一起。漸台上的民眾越來越多,侍衛們漸漸落在了下風,王興、王盛還要保護王莽的安全,也是險象環生。
前門的漢軍此時已攻破宮門,向宮中殺來,王邑率眾臣僚、侍衛、黃門郎隻拚上一陣,就被殺得七零八落,死傷過半。其餘人隻好且戰且退,退往前殿。漢軍緊緊咬住不放。混戰中王邑剝下一名漢兵的衣服換上,急忙退往滄池。遠遠看見漸台笈笈可危的王莽。慌忙撇開漢軍,奔向漸台。此時的漢軍也從民眾的叫喊聲中得知王莽在漸台,無不爭相向前。漢軍、臣僚、侍衛攪在一起,向漸台滾來。
漸台上,侍衛們一個個戰死了,王興、王盛殺得渾身是血,拚死保護王莽。兩人見一名漢兵衝上漸台,心知大勢已去。正要背著王莽一起跳下台去。忽見那名漢兵揮舞利劍,刺倒幾名民眾,王興、王盛大喜,合力把杜預迫退。三人站成三角形,把王莽護衛在中央。王興認出是王邑,著急地問道:“大司馬,陛下怎麼辦?”
王邑苦笑道:“還能怎麼辦,咱們惟有以死效命了。至於陛下,聽天由命吧!”
此時,漸台下的侍衛、臣僚死傷殆盡。無數漢兵湧上漸台,杜預大喜,又呼喊著民眾上前廝殺。民眾、漢兵擠滿了漸台。王邑、王興、王盛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每一刀砍下去,都是拚命招式。三人殺了半個多時辰,漢軍和民眾的屍體堆滿了漸台。三人精疲力盡,可是,漢兵和民眾還是如潮水般湧上來。終於,王興、王盛力竭,被砍倒在地,實現了他們以死效忠王莽的誓言。剩下王邑一人再也顧不過來王莽。杜預見漢兵正纏著王邑、忙一步跨到王莽跟前。這個殺豬出身的屠兒從來沒有見過王莽,很想看看這位新朝天子的模樣。他一手持刀,一手揭開王莽臉上的輕紗,看到的是一位相貌衰老的老人。
“哈哈哈……”杜預一陣大笑,狂傲地叫道:“王莽老賊,想不到你也有今天,落在俺老杜的手裏。”
王莽依舊微閉雙眼,紋絲不動,嘴角卻在輕輕歙動著。杜預想聽聽他說什麼,便把腦袋湊到王莽的胸前,卻聽王莽低低的聲音說的是:“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
扁擔長的“一”字都認不得的屠兒聽不懂什麼意思,懊惱地站起來,罵道:“他奶奶,死到臨頭還嘀咕什麼事兒。俺老杜不管,先取下你的狗頭再說。”邊說,邊掄起大刀。
“休得傷我陛下!”
忽然,王邑撇開四周的漢兵,奮不顧身,一躍而起,手中長劍直刺杜預後背。杜預毫無防備,大刀還沒有落下,就被王邑一劍穿透了後心,而王邑身後,刀劍齊下,也把王邑砍成數塊。
長安城破,王莽被殺。新朝殘餘勢力或者降漢,或者被殲滅,迅速土崩瓦解。駐守新豐的新朝波水將軍竇融歸服更始帝的大將趙萌。趙萌任竇融為軍中校尉,見其處事果斷,有謀略,又欲舉薦為钜鹿太守。
竇融,扶風平陵人。祖上為漢文帝外戚。其高祖父曾做過張掖太守,從祖父為護羌校尉,從弟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熟悉河西的風土人情。當趙萌欲舉薦竇融為钜鹿太守時,竇氏兄弟都因歸服漢室得到重用而高興。竇融卻道:“更始政權初立,東方騷亂不止,天下之勢未定,河西殷富,以河為固,張掖屬國控弦萬騎,一旦有變,切斷河津,足以自保。河西才是竇氏立足之地。”竇氏兄弟以為有理。竇融於是求趙萌為其進諫,改钜鹿太守為張掖屬國都尉。更始帝準允,竇融攜吏屬歸河西。
更始帝得知這一消息,將建洛陽的任務交給了劉秀。劉秀欣然地接受了,因為這是他韜光養晦,保存自己實力的大好時機。但正所謂新婚燕爾,剛剛才和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兒結婚,這就要分離。兩個人誰都舍不得。最終還是陰麗華識大體,她親口提出要離開劉秀回到娘家生活,這樣才不會拖累劉秀,才能讓他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大事上。
劉秀很感動,揮淚告別了自己的新婚妻子。
劉秀用人得當,在民間更是體察民情,為民做主,體諒下屬,這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民心。河北的百姓隻要想起劉秀,就覺得一陣溫暖。在劉秀的帶領下,沒多長時間就建好了都城。上書啟奏更始帝,請其移都。更始帝接到劉秀的奏折,非常高興,立即下令移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