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卜當忙謝道:“陛下天恩盛情,卑使感恩不盡。可是卑使還要趕回去回複我邦單於,實在不敢在長安逗留日久。”
王莽麵色一沉:“怎麼?朕的一片心意你也敢不領情。尊使與天朝有姻親血緣,不同於匈奴人,來中原貪圖幾日天朝風俗人情,也在情理之中。你家單於大王好不通人情。來人,送尊使回驛館歇息,好生招待。”
須卜當不敢多言,隻好跟著司儀黃門退出王路堂。
須卜當剛出宮門,嚴尤便上前奏道:“陛下,匈奴生於北方苦寒之地,向來羨慕中原溫暖之鄉。況且,追逐水草是遊牧部落生死攸關的事。因而,匈奴曆代單於都不斷南侵。此次匈奴遣使議和,隻不過是一時受創,迷惑天朝的計謀而已。一但有機可趁便會對我邊郡搶掠如故。陛下千萬不可輕信須卜當之言。”,王莽哈哈一笑道:“朕何嚐不知道匈奴的刁悍。幾代單於都反複無常,明好暗壞,朕恨之入骨,當然不會輕信須卜當的求和之言。不過,朕有一計,我朝可直接派兵威懾匈奴,另立須卜當為匈奴單子,幫其新建王廷。須卜當為漢昭儀(王昭君)之後,與中原有血緣之親。從此,匈奴再不會侵擾我邊郡。”
皇上一言甫出,階下群臣恍然大悟,怪不得一向對匈奴切齒痛恨的天子如此禮遇敵國來使,原來另有所圖。五威將軍王駿立刻出班奏道:“陛下英明神武,有此一勞永逸之計,我邊庭可永保無擾也。”
群臣也齊聲讚道:“陛下聖明!”
王莽的主意確實是一條妙計。可是,真的能如願實施嗎?與匈奴打過多年交道的大司馬嚴尤頭腦裏非常清楚,便問道:“請問陛下,我朝如何樹立須卜當做匈奴單於,如何幫助他新建王廷?”
王莽滿懷期望地道:“這就要仰仗大司馬之力了。大司馬英武蓋世,隻需率邊庭將士橫掃匈奴諸部,強迫他們另立須卜當做單於便是。”
“怎麼?陛下之意,還要對匈奴用兵?”
“匈奴刁鑽強悍,不施以兵威,何以服他?”
“陛下,”嚴尤言辭有些憤激,“臣在軍中,最清楚邊郡實情。我十二部將士久屯邊地,尋找不到匈奴主力決戰,已是疲勞不堪。如今,攻伐匈奴有五難:一是戰線太長,一年的時間兵卒都不能集合完畢;二是運輸困難,邊郡糧餉無法自給,靠內地轉運,困難重重,無濟於事;三是內耗過重,人畜共備二百斛糧,不夠百日用度;四是胡地寒冷,疾疫傳染而飲水困難;五是輜重自隨,不能機動追趕。尤其嚴重的是,邊郡百姓不堪重負,家破人亡,很多人鋌而走險,到處搶劫,有時,數千人結夥,形成亂民。陛下聖德不能宣揚,百姓對朝廷日益怨恨。”
“夠了!”王莽打斷嚴尤的話,怒氣衝天道:“邊郡情形朕當然清楚。正因為事態嚴重,朕才朝思暮想,用此良計。大司馬隻需再奮起一擊,扶立須卜當做單於,我邊郡可永保安寧。”
嚴尤見天子震怒,當然害怕。但卻不願順隨聖意,隻得謙卑地道:“臣下無能,枉受陛下恩寵,不能極效聖恩。企請陛下另選賢能之將領兵進擊。”
王莽更加氣惱,斥道:“嚴尤,你在要挾朕?你以為朕離了你再無賢能之將嗎?”
“不,陛下,臣豈敢要挾天子。隻是臣明知將會損兵折將,徒糜糧餉,勞而無功。不如及早請陛下降罪於臣一人,以免朝廷遭受更大的損失。恕臣直言,陛下的當務之急不是進擊匈奴,而是山東赤眉南方綠林亂賊。盜賊不除,國無安寧,何以攘匈奴,安邊郡?”
王莽再也不能容忍他如此目無君主,一拍禦案,吼道:“來人,把這個不畏天威,不聽詔命的狂妄之徒給朕……關入天牢!”
他本想說“給朕拉出宮門,斬首示眾。”可是話到嘴邊又改變了。畢竟是自己多年的心腹之臣,哪能說殺就殺。
天子諭旨已出,門外的禦林軍侍衛立刻衝進殿來,嚴尤不等他們動手,忙又給王莽磕了個頭,轉身隨著禦林軍退出殿外。今天的這個結果,他應該很滿意,皇帝還算對自己有情麵,沒在盛怒之下殺人,實在難得。
嚴尤被押下去了。可是,王莽的心緒被他攪得一團糟。剛才躊躇滿誌的天子不見了,他心情煩亂地在殿前走來走去,像是對臣下,又像是自言自語。
“朕即位之初,就立誓要治理出一個極盛之世出來。為此朕頒布王田令、推行保護奴婢的仁政。可是朕的這些仁政為什麼在執行中變了味,走了調,你們身為朕的臣子,不思報效君恩,為朕分憂。卻為了一己之私欲,不惜貪贓枉法,陷朕於不義。如今,天下紛亂,盜賊並起,難道不是你們的罪過嗎?”
階前群臣嚇得匍伏跪地,冷汗直冒,口不敢言。但心裏誰也不服氣。朝臣禁律特多,而且前後抵觸。王莽的旨意也常常朝令夕改,使得官員們在執行中無所適從。當保住官位,很多人每天隻是揣摩聖意,不做實事。整個官僚機構的運作效率可見一斑。
極善揣摩王莽心意的臣子趕緊想辦法把皇上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將軍王駿自告奮勇出班奏道:“陛下的千古妙計,若是棄而不用,豈不可惜,臣願請旨帶兵進擊匈奴,扶立須卜當做單於。隻要邊郡安定,陛下就可以一心一意對付赤眉、綠林這些盜賊了。”
王莽果然轉憂為喜道:
“將軍忠勇之心可嘉。可是,嚴尤所言進擊匈奴有五難,也並非虛言。朕也擔,心,一旦失利……”
王莽話音未落,國將哀章出班奏道:“陛下不心擔心,臣府中收養一個名叫翎翅子的人,此人可像鳥一樣飛翔,一日千裏,偵察敵情,易如反掌,若是留在軍中,破匈奴不費吹灰之力。”
王莽大喜:“真有此人?當年西伯侯姬昌有義子雷震子相助,成就一番帝業。如今朕要是有翎翅子相助,何愁新朝江山不永固。可是,這翎翅子是否真的會飛,朕要親眼看了才相信。如果真的能飛翔,朕就收他做義子。”哀章道:“陛下如果想看,臣就命人到府裏去請翎翅子進宮,當眾表演飛翔之術。”“好,眾卿就隨朕移駕未央宮,觀看翎翅子的飛翔之術。”聽說有人表演飛翔之術,整個皇宮熱鬧起來了。後宮裏妃嬪、宮女黃門也一起湧出房門,聚集到未央宮滄池邊上觀看。王莽和史皇後坐在群臣當中拭目以待。
時辰不大,哀章引領一個身長不足兩尺的小人來,那小人不但身材短小,而且雙臂上插滿大鳥的羽毛,儼如雙翅,頭身也附著羽毛。不用問,小人準是翎翅子無疑。
哀章上前,給王莽施禮:“陛下,他就是翎翅子。”翎翅子雖然身材短小,頭腦卻是正常,忙給皇帝磕頭,細聲細氣地道:“小人翎翅子給陛下和皇後娘娘請安,願陛下和娘娘萬福金安。”王莽還沒開口,史皇後搶先笑道:“瞧這孩子,人生得小,嘴巴倒挺乖巧,來人,先賞十兩黃金。”“謝娘娘!”哀章笑道:“娘娘千歲,您弄錯了。翎翅子是年近四十歲的人了,不是小孩子。”王莽道:“不管他是不是小孩子,隻要真能飛翔,朕就收他做義子。將來殺敵報國,建功立業,也少不得榮華富貴。”
翎翅子為有這麼個露臉的機會高興,忙又給王莽和史皇後磕了個頭,起身向滄池走去。滄池正中是高聳的漸台,居高臨下,可俯瞰宮中一切。翎翅子沿著曲廊走到漸台下,再順著台階輕快地攀上漸台。史皇後第一個耐不住性子道:“他不是會飛嗎,為啥不飛上去,跟尋常人一樣爬上去,真是沒勁!”
哀章從旁道:“皇後別著急,翎翅子一定會飛起來了的。”
人群中也是一陣嗡嗡的議論聲,大家對翎翅子的飛翔之術都有些懷疑。這時,翎翅子站在高高的漸台之上,掃視下麵的人群,張開雙翅,突然縱身一躍,身子果然如大鳥一樣飛騰起來,先是飛過滄池水麵,接著掠過人群,方在未央宮門前穩穩落下。整整飛行了一百多步遠。
王莽一看,翎翅子哪有什麼神力,不過憑借身材輕巧和機巧而已,用在軍中實戰也不會起多大作用,便對哀章冷笑道:“這就是你所說可一日千裏的飛人?”
哀章看著王莽臉色,嚇得冷汗直冒,趕緊跪地回稟道:“臣該死,輕信翎翅日行千裏的狂言,請陛下治罪!”
“哼!”王莽扭過臉去不願意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