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位農家子弟,完全靠個人的力量搞起食品加工業,後來竟成為國際知名企業家,這個人就是美國的亨利·J·霍金士。
霍金士一生保持了農民那種淳樸的性格,他在企業界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靠了這種誠實的性格。當然,在商業上僅靠厚道是不夠的,同時還必須同時兼有另一種才能,這就是經營的能力和創業精神。霍金士正是一位能把農民的誠實和商人的精明融為一體的企業家。
霍金士在經營食品加工業初期,美國的“純正食品法”還沒有製定,有不少食品業人員在食品中亂加一些東西,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霍金士一開始就反對這樣做。他認為,賺錢要賺得正正當當,尤其是幹食品這一行,不能為了賺錢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危害消費者的健康。他說:“供應消費者優良的食品是我們的天職,不能一味在價格上做文章,在原料上動手腳。”保證食品純正,這就是他在經營上的大原則。
他還嚴格要求本公司的職工,要抱著“這些食品是我們自己吃”的心理去工作,要特別注意講究衛生。
但在價格問題上,他“從不遷就消費者”。他認為,自己既然提供的是優質產品,理應得到相當的價格;消費者既然吃到純正的食品,就必須付出相當的費用。
霍金士堅持自己的原則幾乎到了固執的地步,這在同行中也受到了不少非議。由於他堅持質地純正,所以他堅持做到:凡要在食品中加入任何東西,必須經過專家試驗,證明這樣做於人體無害,方可投入生產。給食品添加防腐劑也不例外。
經過試驗,證明防腐劑對人體有害。霍金士看了實驗報告,甚為震驚。因為同行幾乎在所有的食品中都添加了這種防腐劑,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他決定將這份實驗報告公布於眾。但專家建議他再冷靜地考慮一下,因為這可能會在食品業引起軒然大波,結果很可能遭到同行的反對和排斥,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劑有利於食品存放和保存,如果反對添加防腐劑,勢必可能會給食品加工業帶來困難,從而也給自己的企業帶來困難。
盡管專家提出了這樣一些非常實際的反對意見,但霍金士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將實驗結果公布於眾:“既然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就不能向大眾隱瞞。不管後果如何,必須馬上向消費者宣告,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霍金士向社會公布了防腐劑有害的實驗報告。果然不出專家所料,他的舉動在食品業引起軒然大波。同行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集會,把霍金士說成是“荒謬至極,別有用心”之人。他們還聯合起來,在業務上排擠霍金士,想把霍金士徹底打倒。
這確實給亨家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產品銷量大減,市場份額幾乎被別的公司搶占完了。
食品純正運動持續了三四年之久。1906年,美國政府終於製定了“純正食品法”。這一法規的創立,使美國食品在國際上的聲譽大振,這是霍金士始料未及的。
更重要的是,霍金士在三四年的磨難中,非但沒有被擠垮,現在反而獲得了全勝,亨家食品也由此迎來丁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當人們前來向霍金士祝賀時,他把自己心裏話掏了出來:“我從小沒有學過做生意,後來變成了生意人,是因為我看到很多農產品因為沒有銷路而被棄置於田野,感到非常可惜。我一開始經商,就不習慣商界的虛假和欺騙行為。支配我的想法是,生意人也應像平常人一樣,不能盡做損人利己的事。”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霍金士的所作所為,何嚐不是一種聰明絕頂的競爭手段:一方麵,固然保護了消費者的健康;而另一方麵,通過反對添加防腐劑,將同行逼到了死胡同,自己則迎來了發展良機!這種誠實得讓人不以為聰明的聰明,難道不是聰明的最高境界嗎?——推而廣之,做人又何嚐不是如此!
一個人隻要願意吃小虧,敢於吃小虧,不去事事占便宜討好處,曰後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則必須敢於吃小虧。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規律,那種事事處處要占便宜的人,不願吃虧的人。到頭來反而會吃大虧。這也是許多曆史經驗和先人後事所證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