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難得糊塗曆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我們大多數人總是善於在境遇好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然而在境遇不佳的時候做到韜光養晦、藏而不露,就不那麼容易了。
對於一般人來說,外界的大動蕩往往會對他造成傷害,但如果能認清局勢變化並加以利用的話,就能夠隨波起伏而毫發無傷,大獲其利。隋唐時期的裴矩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裴矩一生侍奉過北齊、隋文帝、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唐高祖、唐太宗,共三個王朝、七個主子,並且他在每一個主子手下都很得意。
裴矩深知隋煬帝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便想方設法挑動其拓展疆土的野心。裴矩不辭辛苦,親自深入西域各國,了解各國的風俗習慣、山川狀況、民族分布等情況,撰寫了一本《西域圖記》。此舉果然大得隋煬帝的歡心,賞賜他綢緞五百匹,每天都將他召來詢問西域狀況,並將他升為黃門侍郎,處理與西域各國的事務。
有一年,隋煬帝要到西北巡視,裴矩不惜花費重金,說服西域二十七個國家的酋長服錦衣繡,焚香奏樂,拜謁於道旁;又命令當地百姓濃妝豔抹,夾道歡迎,可謂盛況空前。隋煬帝大為高興,又將他升為銀青光祿大夫。
裴矩見自己的招數屢屢奏效,便越發別出心裁,請求隋煬帝將天下四方各種奇技,諸如爬高竿、走鋼絲、相撲等各種雜技玩耍,全都集中到東都洛陽,令西域各國酋長使節觀看,以示國威,前後曆時一月之久。在這期間,他又在洛陽街頭盛陳酒食,讓外國人隨意吃喝,分文不齲隋煬帝十分滿意,對裴矩更是誇獎備至,說道:“裴矩太了解我了,凡是他所奏請的,都是我早已想到的。如果不是對國家的事處處留心,怎麼能做到這一點?”
如此一來,裴矩是富貴了,卻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討伐遼東的戰爭就是皇上在裴矩的唆使之下發動的,戰爭曠日持久,耗盡了隋朝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至於國敝民窮,怨聲四起,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在隋煬帝困守揚州一籌莫展之時,裴矩深知這個皇帝已是日暮途窮了,便將目標轉向了那些躁動不安的軍官士卒身上,他向隋煬帝建議:“陛下來揚州已經兩年了,士兵們在這裏形單影隻,這不是長久之計,請陛下允許他們在這裏娶妻成家,將揚州內外的孤女寡婦、女尼道姑分配給士兵。”隋煬帝對這一建議十分讚賞,立即批準執行,士兵們皆大歡喜,對裴矩讚不絕口。到後來將士們發動政變,絞殺隋煬帝時,唯獨裴矩幸免於難。
後來裴矩幾經輾轉,投降了唐朝,在唐太宗時擔任吏部尚書。他看到唐大宗喜歡諫臣,於是搖身一變,成了一位直言敢諫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