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屬,你能不能提出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說明你能幹不能幹;你敢不敢提意見和建議,可以看出你忠誠不忠誠。古往今來,多少忠臣謀士敢於犯顏進諫,慷慨陳詞,悲壯地倒在王宮門外。但不能因此而沉默不語。這就需要你做到“忠言但不逆耳”,多用啟發式語言,巧妙設喻,顧左右而言他。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無論哪朝哪代,帝王的權力都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製約帝王。帝王的口是“金口”,帝王的話是“聖旨”。不能更改,更不能違抗。別人給他提意見時,若是高興,可能會接受,如若聽不入耳,發起脾氣來,說聲“斬”,便會人頭落地。因此,作為臣子,在給帝王們提意見的事情上就大有文章可作了。你能不能提出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說明你能幹不能幹;你敢不敢提意見和建議,可以看出你忠誠不忠誠。
古往今來,多少忠臣謀士敢於犯顏進諫,慷慨陳詞,悲壯地倒在王宮門外,留下許多供後人傳頌的美名。然而帝王並不因此醒悟而納諫,國家自然也不會因此而強盛進步,可見這樣“文臣死諫”也並不見得好。
那麼,對上司的勸諫批評,怎樣才能達到如期的效果呢?關鍵是要注意以下二點:
第一,巧妙設喻,顧左右而言他。
例如,齊威王的相國鄒忌,他向君王提意見的方法很巧妙,既能保全自己,又能發揮作用。這位新相國不但聰明,而且長得非常漂亮,身材修長,容貌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好以後,對著鏡子反複端詳,喜不自勝,禁不住問他的妻子;“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個更漂亮些?”妻子走過來,親昵地依著這位風流瀟灑的丈夫,對著鏡子裏的一雙美人,嬌柔地說:“徐公哪有你漂亮呀!這話就像是讓鄒忌喝了一碗蜜似的,不用說鄒忌心裏有多甜了。但他轉念一想,徐公是齊國著名的美男子,我真的能比過他嗎?於是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與徐公比,哪個更美呢?”小妾膽怯地抬起頭,看了他一眼,輕聲地回答說:“徐公怎比得上你呢?”
鄒忌聽了,覺得踏實多了,高高興興地上朝去了。
第二天,家裏來了個客人,鄒忌坐下來與客人交談時,突然想起昨天的事,便又問客人:“你看我和徐公兩個,哪個漂亮些?”客人見問,不假思索,馬上回答說:“相國身材魁偉,儀表俊美,如此風度翩翩,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
聽客人也這樣說,鄒忌更自信了。非常湊巧,第三天,那位齊國的美男子城北的徐公來相國府拜訪。兩人相見,鄒忌看到徐公神采飄逸,光彩照人,覺得自己遠不如徐公美,忙起身借口換衣,對著鏡子照了照,更覺得相差很遠。晚上躺在床上,他還在琢磨這事。終於,他由此而悟出了一個道理。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便對齊王說:“我明明沒有徐公美,可我的妻、妾和客人都說我比徐公美。我想了好久,發現這是因為我的妻子特別喜歡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所以他們才這麼說的,我差點受了蒙蔽。由此,我想到了大王您。現在齊國有千裏方圓的土地,有100多個城邑,嬪妃侍臣們都特別喜歡您,朝中大臣們都怕您,全國的百姓都有求於您,這樣看來,您聽的好話更多,受的蒙蔽也更深了。”
威王聽了,覺得很有理,很快便明白了鄒忌的用意,連聲說:“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並且馬上傳下命令:“不管是朝中文武大臣,還是全國的官吏百姓,能當麵指出我的錯誤的,受上等的賞賜,寫出書麵意見的,受中等賞賜;在大庭廣眾之中議論批評我,傳到我耳朵裏的,給下等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