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點撥要害處(1 / 1)

要想把話說到點子上,必須要抓住對方的心理,如果不知對方的心裏所想所需,是無法說到點子上的。就像一個神槍手,如果蒙上他的眼睛,再讓他去找一個目標,那麼,他隻能憑感覺去打,這是難以擊中目標的。所以,與人說話時,必須要洞察對方的心理,才能說到點子上。

劉備有位甘夫人,長得玉骨柔肌,態媚容冶。劉備駐守徐州時,聞甘氏豔名,便納為妾。後來劉備的原配夫人糜夫人早逝,劉備便逐漸提拔、扶正甘夫人做了夫人。由於甘夫人天生麗質,加之肌膚白若霜雪,令劉備十分陶醉,連亡命途中,也與甘夫人時刻不離。後來,有位河南人獻給劉備一個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劉備愛不釋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間裏,使兩者媲美生輝。在他看來,眼下自己有巴蜀這塊地盤,而且外事內政有諸葛丞相張羅,不用他操心,於是常常一邊擁抱著甘夫人,一邊玩味著玉人,口中還念念有詞道:‘玉之可貴,德比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為自己玩物喪誌尋找借口。這可急壞了甘夫人,她倒不是因為劉備愛玉人吃醋,而是因為這樣下去,複興漢室基業何以成功呢?

甘夫人很了解劉備。她知道,劉備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由一個一文不名的販草鞋的鄉村野夫而擁有了西川,建立了蜀漢政權。這固然可賀可喜,但這隻是起頭,應該更加發憤圖強。劉備原有的計劃是複興漢室,滅曹操,吞東吳,統一天下。但是今觀劉備,自從建立蜀漢政權以來,安於平靜的生活,不愛聽別人的勸告,甚而還寵信那些阿諛之徒,意誌頗為消沉,大誌即將磨滅。長此以往,哪裏還能實現他原來囊括四海、複興漢室的宏願呢?甘夫人不能不憂慮。她幾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劉備不高興,幾次想諫言,畢竟自己又是不參政的婦道人家,不好直言。後來,甘夫人終於從玉人本身觸發起靈感,想到了春秋時代“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於是以此為諫辭,稽古喻今,說服劉備。

這一天,夫婦二人正在閑聊的時候,甘夫人說:“妾今天看了個故事。說古代宋人得了玉石,獻給宋國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連看都不看一眼。獻玉的人說:‘此玉成玉人狀,是一塊稀世之寶,故而才敢奉獻給你。’子罕卻說:‘我平生以不貪為寶貴,你是以玉為寶貴,若是將玉贈送給我,那麼,你我都丟失了寶貝,你丟掉的是寶玉,我丟掉的是廉潔這塊寶。’所以子罕不以玉為寶,在春秋時代傳為佳話。”

正當劉備聽得津津有味之時,甘夫人又說;“現在曹操、東吳都未消滅,陛下你卻以一塊玉石玩於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淫、惑必生變,千萬不可長此以往啊!”

一向有大誌的劉備,也明白自己產生了安樂思想,所以聽後,沉思了一會,終於撤掉玉人,摒絕奸佞小人,振作而務大計了。

要把一個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對方很難,但卻可以很容易地把推理和思維的程序“推銷”給對方,這時,隻要點撥一下問題的症結所在,對方就很自然地沿著你指定的思路得出結論。

如果結論是後果非常嚴重,而且還不是你強加對方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不由得對方不就範。

例如,五代時後唐有個皇帝叫莊宗,此人酷愛打獵。一次,他帶著一群朝廷官員來到牟縣,走著走著,一隻野豬從叢林裏竄了出來,隨從呼擁而上,野豬嚇得慌忙向麥田跑去。一看野豬沒了蹤影,莊宗命令隨從拚命追趕,一追,田裏的麥苗被踏壞了一大半。這事恰好被在外視察民情的縣官看到了。這縣令曆來就關心民生疾苦,這次又親眼看到長勢正旺的麥地一下子成了一片廢墟,心裏很不好受。縣官知道是皇帝在打獵,但他還是鬥膽勸說他們不要再追趕野豬,以免損壞更多的莊稼。當時莊宗正在興頭,見有人出來阻攔他的人馬,頓時大為憤怒,不由分說叫人將縣官捆了起來。旁人雖有些不平,但懾於權威,隻得忍氣吞聲,沒有誰敢說半個“不”字。

莊宗的隨從裏有個叫敬新磨的人,他生性好打不平,看到縣官被無辜捆綁,心裏很不安,想搭救一把,但又犯難,怕正麵維護縣官惹怒皇上,罪當該死;不救吧,又於心不忍。突然,他靈機一動:何不來個正話反說,達到打牆壁震屋地的效果?隻見他衝上前去,指著縣官罵道:“你這個糊塗蟲,難道你不知道皇上喜歡打獵嗎?”莊宗見隨從有人出麵為他說話了,頓時化怒為喜。見皇上情緒好轉,便馬上乘機“訓斥”縣官一遭:“你應該把這片地空起來,讓皇上隨心所欲地追趕獵物。你難道還怕老百姓餓肚皮嗎?怕國家收不上稅嗎?再說百姓餓肚子的事小,皇上打獵的事大;國家收不上稅是小事,讓皇上打獵高興才是大事啊!”縣官聽到這裏,終於悟出了話外音,七上八下的心總算平靜了下來。莊宗卻覺得敬新磨的話越聽越覺不對勁,直到最後,他才徹底明白是在批評自己。他連忙走上前去,用溫和的口氣圓場道:“算了,這隻不過是場遊戲,還不趕快把縣官給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