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法則隻要超出老板的期望,老板就不會讓你失望(1 / 1)

職場是賺錢的“場”,老板是“唯利是圖”的人。老板控製著職場,你就是這個場子裏跑來跑去的卒子。你跟其他卒子拚命競爭著,誰能給老板帶來效益,誰就留下;誰不能帶來效益,或者效益少,就請離開。

譚丁是沃爾瑪(中國)的總商品經理。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譚丁,自1995年沃爾瑪(中國)開始籌備時,就進入了這家世界最大的零售企業。剛開始,她對采購工作沒有任何經驗,感到工作開展得極其艱難。但是她頂住壓力,抓住一切機會跟同行業的前輩交流,並且在工作中逐漸積累經驗,逐漸掌握了談判的要訣和技巧,同時注意把握雙贏,考慮到供貨商的利益,終於打開了采購工作的局麵。

慢慢地,她從一個普通的采購員升任到助理采購經理,再到采購經理,直到現在的總商品經理。如今,她已經被列在沃爾瑪的TMAP計劃培訓名單上,這個培訓計劃的目標就是培養接班人,這些接班人所要接替的位置,可能是上一級主管,也可能是更高的管理層。大家都認為她前途無量。

像譚丁這樣主動工作的員工,必定會前途無量。因為她不是以被動的心態在工作,而是擁有了老板心態,她自發地去提升自己、錘煉自己。老板隻期望她做一個采購員,她卻主動向采購經理看齊,能力不斷提升,業績也大幅度提高,老板當然認為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也是一個可托大事的人。

在職場裏,老板永遠嫌利潤少,員工永遠嫌工資低,這是一對永久對立的矛盾,不可能消失,隻能調和。唯一的調和辦法就是你努力追求工資之外的東西。老板把你的勞動力當“商品”,希望你的性價比高;反過來你也可以把老板給你的職位當“商品”,追求它的性價比。你甚至可以換個角度,把職場當成一個大學校。在這個學校裏,你不但不交學費,反而還能領取一份工資,並可以任意選修其他專業的課,你是不是賺了?所以說,你拿一份工資,卻多做事,多學東西,早晚有一天會得到高額回報。

小張、小李、小王是大學的同班同學,畢業之後,他們進了同一家公司實習。公司與他們協議,實習期一個月,熟悉了業務之後,會有一次特別的考試,三人之中隻能留一個,另外兩個被淘汰。

很快,一個月過去了,總經理把這三個人同時找來,然後對他們說:“現在請你們去調查一下停泊在港口邊的船。船上毛皮的數量、價格和品質,你們都要詳細地記錄下來,並盡快給我答複。”

小王和小李按照老板的指示完成了工作。而小張把貨品詳細記錄了下來,並且他向總經理助理了解到總經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貨物的情況後與貨主談判。於是,在回程中,又打電話向另外兩家毛皮公司詢問了相關貨品的品質、價格等,並且也都做了詳細的記錄。

這場淘汰賽的結果不言自明,小張超額完成了任務,給出的結果遠遠超出總經理的期待,順利地通過了這次特別的考試,留在公司工作。而小王和小李,僅僅處於一種被動工作、完成任務的狀態,隻能被淘汰出局,加入待業大軍的行列。

在任何一家企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三種人,我們應當問問自己:那些拿高薪、受老板器重、從來不發愁飯碗的人,究竟是怎麼工作的?答案隻有一個:多做工作,超出老板的預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崗位是底薪加提成的報酬形式。底薪保證你最基本的生活費用,其他的就看你個人的業務水平了。這個底薪,就是老板對你的最低期望。他既然聘用了你,就認為你至少“值”這個價碼。你的簡曆,加上不遲到、不早退、少請假、團結同事等表現,可以抵得上這份“希望”。但是,如果你的能力僅僅限於滿足這份“希望”的話,那你就慘了。希望是無限大的,老板希望你每月掙回一萬塊;當你掙回了一萬塊,老板又希望你掙回兩萬塊,以此類推。所以你必須努力工作,超出他的希望,在他沒有開口之前先堵上他的嘴。隻有趕在老板命令之前行動,才能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職場是個“大舞台”,東方不亮西方亮,是英雄就會有用武之地。當你真的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的時候,老板肯定會想盡辦法留住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