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流觴(1 / 2)

長公主坐在上首,聽著小娘子們來言去語,波濤暗湧,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候天家姐妹間的明爭暗鬥,這些小娘子們雖然看上去言辭激烈,但其實還都是一派天真爛漫。唉,真是逝者不可追。

隻一盞茶的時間,就已經有人將梅花詩做好呈上,旁邊有女史重新抄錄,並隱去眾人的姓名,以示公平。

長公主拿過呈上來的詩稿過目,最後圈了其中五份文采最好的,由女史當眾宣讀。

這五人中頭名便是王芙清,這次她所作詞句一改原來的溫婉,大開大闔,讀之竟有金石之音。

長公主不僅讚道:“芙兒果然又精進了,詞句中竟英氣逼人。”

王芙清粲然一笑:“侄女這兩日聽到祖父和父親談論沙場之事,心生向往。所以聯句之時便想到了那漠漠黃沙、落日殘陽的戰場,還有沙場上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說完秀眉一皺,眼波忽然又變得迷離。

瑞娘不禁為這王芙清變化自如的神情吸引,搖著扇子在一旁欣賞。

而榜眼就是忠勇侯府的林熙真。她的一句“橫玉聲中吹滿地,好枝長恨無人寄。”意境清幽,被長公主讚為本場佳句。隻見她起身,遙遙向長公主方向拜謝,頭上的飛仙髻隨著動作而輕輕顫動,有盈盈欲仙之感。

其他三位分別是吏部尚書之女範念慈、左相之女歐妙均還有承恩公的小女兒杜明瑾,這幾位平日裏也都是京中有名的才女,隻是每次都被王芙清和林韻真技壓一頭,每次詩會都是她二人分別拔得頭籌,而因為林韻清經常有神來之筆,反而奪魁的次數還要多些。

長公主賞賜了前麵幾人每人一套文房用具。另外赴宴的小娘子們也各有禮品。

鑒詩過後,長公主讓女史將抄錄的所有詩箋放入錦盒,順著曲水送到西暖閣由各位士子品鑒。有的小娘子想到自己的詩句將被京都才子當眾誦讀,不禁紅霞滿麵,暗生歡喜。

女史領命將詩箋裝好,一一放入了由檀香木製成的小小錦盒之中,用浮盤裝了順著曲水漂送到旁邊西暖閣。一時間隻見蓮花狀的浮盤飄飄蕩蕩一路將小娘子們的詩句和心意送至暖閣。

*************************

讓玲瓏館中芳心暗動的小娘子們沒有想到的是,在公主府花園西暖閣,原該翹首期待才女佳句的場合,卻顯得有些冷場。

暖閣主位上坐著長公主之子王詢,繼承了長公主好樣貌,再加上本身的儒雅之風,正符合當下的審美標準,果然有被京中小娘子們魂牽夢繞的本錢。

他今天隻穿了平常待客的青色交領長衫,頭戴文士巾,看上去和平時在學中沒有什麼不同。這兩年,由於他師出名門,又屢屢對經義有獨特的見解,在國子監的監生中威信很高,現在已經隱隱成了京中青年學子們的領袖。

此時他正扶著額頭,麵色如常地聽著青年學子們針對朝廷剛搬出針對“開武科、興武舉”的一場論戰。

“子敬兄,按照您剛才所說,難道朝廷遵循祖製一成不變就是對的?那自古以來管仲、商鞅這些賢士作為也盡是錯的了?”一個年輕監生激動地問道。他由於父親是工部侍郎,平時追隨右相李崇推動改製,所以耳濡目染對反對改製的聲音一向反感。

在這暖閣中的年輕士子多為國子監的監生,又都是官宦子弟,平時在學中大都恃才傲物。又正值年少、血氣方剛,一旦有人挑起辯論,就忍不住激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