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子晏惦記上離仲凱的兵權,就開始籌謀,離仲凱申請冬裝一事在子晏眼裏正是時機,他在早朝上慷慨陳詞,說什麼將士們遠離故土親人不容易,況且保家衛國效忠陛下,哪裏還能讓他們受凍,就是自己少穿些,也要讓將士們穿暖。搞得恭順帝關注了他好幾眼,總覺得又要生事端。
丞相在早朝之上大唱高調,隨後眾官附和,連恭順帝都奇怪,今日早朝眾臣竟如此迅速齊心的促成一件事。
私底下子晏安排了李行知主動請纓,帶著密信前往易州。
這些安排在子晏眼裏都是小事,而讓誰頂替離仲凱的位置才是他所思量的,既要聽話,又不能太愚笨,可也不能太過聰明。腦裏閃過幾個人名,又否決掉一兩個……
而且,這時換將時機正好,因為冬至快來臨了,這時的邊關相對太平,沒有戰事,剛好他的人到位後,利用這段時間熟悉軍務,管教那些不聽話的軍士,待來年開春,一切就會踏入正軌。
十月二十五李行知一行回到京城。
十月甘六的早朝之上,監察禦史李行知出列,“啟稟陛下,微臣回來了。”
“嗯!此行有何收獲?”
“臣下沿途考察民情,大多數官員還是能夠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民辦事,對陛下也常懷知遇感恩之心,知道是送往邊關禦寒衣物的車隊,各地官府都極為配合。”
“那便好,不過卿也不能隻報喜而不報憂啊!不怕有問題,有問題積極麵對才能解決有道啊!”
“確實有問題,而且這問題可大可小……”李行知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恭順帝看著他沉吟一下,語氣平緩的說道:“愛卿說說看,什麼問題可大可小的。”
“陛下,微臣於十月初一到達易州古呸鎮的易州軍駐地,將士們都很熱情,尤其看到禦寒衣物極為高興!皆感懷陛下恩德。微臣於軍中三日,一是了解一下兩國邊境間發生幾次衝突的起因;二則查看一下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這期間,因微臣常在軍中走動,倒是聽到不少軍士們私下的說辭……”
“哦?何類說辭竟得愛卿如此重視。”
“陛下,事關易州軍,事關我祁澤安危,臣不得不說。”
恭順帝眼眸深了深,沉吟不語,查看了一下各大臣的表情,“講。”
“陛下,如今在易州古呸鎮駐守的軍隊裏流傳著這樣的話,他們隻知有離家,不知有陛下,他們稱自己是離家軍。”
一時朝堂之上安靜的落針可聞,眾臣心思各異,但大家都想到一件事,那就是離家要倒黴了。
李行知言道:“陛下,這畢竟是軍隊,又在邊關,不可不防,因此微臣擅作主張在軍中悄悄調查了一番。”
李行知說著拿出一卷竹簡雙手呈上,“這是微臣調查的詳細經過,還有一些將領的證詞,請陛下禦覽。”
連勝描向皇帝,看見皇帝點了頭,才步出接過李行知手裏的竹簡,又轉身放到禦案上並展開。
恭順帝看得很慢也很細,竹簡上出現了不少人名,人名旁有各自的指印,達到二十人之多,嗬!好啊!從副將到兵士都全了,手伸的可真長啊!恭順帝看完後,示意連勝把竹簡傳給大臣們看看。
下麵一眾大臣開始傳閱竹簡,議論聲漸起。
竹簡被傳閱過一圈後回到恭順帝手裏,“諸位愛卿都說說吧!這件事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