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道路上,父母、老師會為你做很多事情:教你如何做人,告訴你如何分辨是非……但是,你要明白,即使父母會陪你一輩子,也還是要由你自己做出那些重要決定。人生之路,無論坎坷還是幸福,隻能由自己全程駕馭,你的未來隻能由你自己決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你無須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也無須總是效仿他人,要相信自己。
1929年,美國芝加哥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教育界的大事。
幾年前,羅勃·郝金斯,一個年輕人,半工半讀地從耶魯大學畢業,做過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師和賣成衣的售貨員。隻經過了八年,他就被任命為全美國第四大名校——芝加哥大學的校長。他隻有三十歲!真叫人難以置信。
人們對他的批評就像山崩石落一樣一齊打在這位“神童”的頭上,說他這樣,說他那樣——太年輕了,經驗不夠——說他的教育觀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報紙也參加了攻擊。
在羅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個朋友對他的父親說:“今天早上,我看見報上的社論攻擊你的兒子,真把我嚇壞了。”
“不錯,”郝金斯的父親回答說,“話說得很凶。可是請記住,從來沒有人會踢一隻死狗。”
確實如此,越勇猛的狗,人們踢起來就越有成就感。
曾有一個美國人,被人罵作“偽君子”、“騙子”、“比謀殺犯好不了多少”……你猜是誰?一幅刊在報紙上的漫畫把他畫成伏在斷頭台上,一把大刀正要砍下他的腦袋,街上的人群都在噓他。他是誰?他就是喬治·華盛頓。
耶魯大學前校長德懷特曾說:“如果此人當選美國總統,我們的國家將會合法賣淫、行為可鄙、是非不分,不再敬天愛人。”聽起來這似乎是在罵希特勒吧?可是他謾罵的對象竟是撰寫《獨立宣言》、被讚美為民主先驅的傑弗遜總統。
可見,沒有誰的路永遠是一馬平川的。為他人所左右而失去自己方向的人,將無法抵達屬於自己的幸福之地。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遺傳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跡,以前既沒有像我們一樣的人,以後也不會有。因此,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本色。這是最大化潛能的重要通道,也是最大化自信的源泉,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哈佛告訴學生:一個人最糟的事就是不能成為自己,不能在身體上與心靈中保持自我。
“做你自己!”這是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給後期的作曲家喬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與格希文第一次會麵時,已聲譽卓著,而格希文隻是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作曲家。柏林很欣賞格希文的才華,以格希文當時工作薪水3倍的報酬請他做音樂秘書。可是柏林也勸告格希文:“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隻能成為歐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堅持下去,有一天,你會成為最出色的格希文。”格希文接受了忠告,並漸漸成為當代極有貢獻的美國作曲家。
青少年朋友們,要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無須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也無須總是效仿他人,要相信自己,保持自我本色。
心理魔法書:
夢想與堅持,再加上堅持自己的主見,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公式。一個勇於選擇自己人生走向的人,往往具有頑強的意誌力,能在一連串的挫折中經受住考驗,從而錘煉自己的意誌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勤奮、勇敢和富有創新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