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時每刻,我們都有可能受到壓力的侵襲,可以說,我們的一生就是在壓力之中度過的。但是,你要明白,人人都能從容麵對壓力,需要做的隻是改變一下看問題的角度,學會一些放鬆自己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我們就能平穩渡過壓力的困擾,讓疲憊的心靈從此充滿激情與活力!
壓力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毀滅你
每時每刻,我們都有可能受到壓力的侵襲。麵對壓力,你該怎麼辦?要知道,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駕馭得當可以成為殺敵萬千的利器,反之則可能成為倒戈自刎的殘刀。
某生物研究所曾經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地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他們估計南瓜最多能夠承受大約500磅的壓力。
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時,這個南瓜承受了10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到2000磅的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將鐵圈撐開。
當研究結束時,整個南瓜承受超過了5000磅的壓力後,瓜皮才開始破裂。
人們打開南瓜後,發現它已經無法食用,因為裏麵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試圖要突破包圍它的鐵圈。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便於突破限製它成長的鐵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到超過24萬米,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後這個南瓜獨自控製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與資源。
當命運給你施加壓力時,你若堅持不懈,如同這南瓜一樣,充分調動內在的潛能,你就能承受起巨大的重負,成就非凡的人生。
今天,社會發展瞬息萬變,人們生活其中,很多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已經不可避免。每個人都經曆過壓力,壓力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但是,為什麼兩個人經曆同一件事,卻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呢?這是因為每個人看事情的方式及其感受壓力的程度,直接受到某些因素影響,包括個人心態、健康狀況、情緒好壞,以及來自親朋好友的支持。
壓力是人體對任何需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應,日常生活中人體所需承受的任何負荷或消耗都可視為壓力。壓力是個體對沒有足夠能力應對的重要情況、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所做出的情緒與生理的緊張反應。那些使人產生壓力反應的事件被稱為壓力源。當人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大腦分泌出腎上腺素等激素,通過血管傳遞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就引起了生理反應。
哈佛告訴學生:壓力是把雙刃劍,駕馭得當可化為殺敵萬千的利器,反之則為倒戈自刎的殘刀。壓力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壓力研究鼻祖漢斯·賽葉醫生將壓力分為有害的不良壓力和有益的良性壓力:不良壓力使人感到無助、灰心、失望,它還能引起身體和心理上的不良反應;良性壓力能夠給人以動力,使人愉快並能有效地幫助人們生活。
人們從空中跳傘,有些人非常喜歡,感到興奮、鼓舞,便是感受到良性的壓力;而有些人感到恐懼,甚至變得歇斯底裏,感受到了不良壓力。這就說明,壓力的有害或有益不在於壓力源的強弱或壓力的種類,而在於個人對事件或環境的反應。
古希臘一位哲學家說過:“人類不是被問題本身所困擾,而是被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所困擾。”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有壓力是正常的,就看你如何對待它。
如果一個人的精神和肉體能夠接受壓力的挑戰,那麼壓力對人就是一種助推力;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或壓力過大,那麼壓力就會給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壓力具有傳染性,和一個正處於壓力中的人一起生活和工作,會使你也覺得有壓力。在生活中一般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保證免受壓力,但有許多方法可以幫你減輕壓力,隻要你運用得當,就可免受壓力的威脅。
心理魔法書:
壓力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毀滅你。壓力可以是正麵的,可以是有益的,更可成為原動力,促使我們達到追求理想的生活目標。若完全沒有壓力,人們可能停滯不前,無法進步。能否化壓力為動力,取決於一個人的反應和處理方法,如果能適應轉變、疏解壓力,則壓力反可激勵鬥誌,開發人的才能和潛能,提高效率。
學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
飲茶求甘,飲酒求陶。學習顯然是很艱難的事,然而就是在這種艱苦過後,卻有著無邊的甘甜。
曉棠小學畢業後,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她來到了當地的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初一上學期,曉棠成績優良,還擔任班上英語課代表,性格活潑開朗,能力較強,多才多藝。初一下學期,曉棠的父親因病去世,這對曉棠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自那之後,曉棠的學習成績開始下滑。進入初二後,曉棠變得沉默寡言,和同學交往越來越少,逐漸發展成對學習感到恐懼厭倦,不願到校上課。老師、家長多次談心教育,效果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