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第二十課 活在當下,走出過去的陰影和光圈? (1)(2 / 2)

在科爾聽起來,錄音帶上這三個聲音共有的特點是不快活。第一個是男人的聲音,顯示他遭到了某種生意上的損失或失敗。第二個是女人的聲音,說她為了照顧寡母,以至於一直沒能結婚,她心酸地述說她錯過了很多結婚的機會。第三個是一位母親,因為她十幾歲的兒子和警察有了衝突,她一直在責備自己。

在三個聲音中,科爾聽到他們一共六次用到四個字——“如果,隻要”。

“你一定大感驚奇。”醫生說,“你知道我坐在這張椅子裏,聽到成千上萬用這幾個字作開頭的內疚的話。他們不停地說,直到我要他們停下來。有的時候我會要他們聽剛才你聽的錄音帶,我對他們說:‘如果,隻要你不再說如果、隻要,我們或許就能把問題解決掉!’”醫生伸伸他的腿。“用‘如果,隻要’這四個字的問題,”他說,“是因為這幾個字不能改變既成的事實,卻使我們朝著錯誤的方麵向後退而不是向前進,並且隻是浪費時間。最後,如果你用這幾個字成了習慣,那這幾個字很可能變成阻礙你成功的真正的障礙,成為你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現在就拿你自己的例子來說吧。你的計劃沒有成功,為什麼?因為你犯了一些錯誤。那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錯誤能讓我們學到教訓。但是在你告訴我你犯了錯誤,而為這個遺憾、為那個懊悔的時候,你並沒有從這些錯誤中學到什麼。”

“你怎麼知道?”科爾帶著一點辯護地說。

“因為,”醫生說,“你沒有脫離過去式,你沒有一句話提到未來。從某些方麵來說,你十分誠實,你內心還以此為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點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喜歡一再討論過去的錯誤。因為不論怎麼說,在敘述過去的災難或挫折的時候,你還是主要角色,你還是整個事情的中心人……”

在醫生的開導下,科爾終於意識到,自己沉浸在過去錯誤的陰影中,還沒有真正走出來,並用積極上進的態度去改變現在的處境。醫生告訴科爾,他患上了嚴重的“懷舊病”,而采用“如果,隻要”這類字眼是“懷舊”病的重要特征。

持續不斷地靠懷念過去來逃避現實(逃入往事的回憶之中),的確是一種無益的習慣,其結果往往是使人逃避成熟的思考,而進入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境界。

哈佛智慧告訴學生:一個人要及時走出過去的陰影和光圈。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過失的,如果有了過失能夠決心去修正,即使不能完全改正,隻要繼續不斷地努力下去,也就對得住自己的良心了。徒有感傷而不從事切實的補救工作,那是最要不得的!

我們應當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但也不能總在陰影下活著。內疚是對錯誤的反省,是人性中積極的一麵,卻屬於情緒的消極一麵。我們應該分清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反省之後迅速行動起來,把消極的一麵變積極,讓積極的一麵更積極。

心理魔法書:

我們不能拋棄回憶,可是我們也不能做回憶的奴隸。讓我們在心靈的一個角落裏,珍藏起我們走過的路上遭遇種種的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然後,把更廣闊的心靈空間留給現在,留給此時此刻!

心懷希望,不要活在回憶裏

不要回避今天的真實與瑣碎,走腳下的路,唱心底的歌,把頭頂的陽光編織成五彩的雲裳,為你遮擋風霜雨雪。

錢鍾書先生曾說:“天下隻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隻有回憶。”

青少年朋友,你是屬於哪一種呢?是每天都懷有希望,還是時常活在回憶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錢鍾書先生所說的第二種人,心懷希望,積極投入生活,不讓回憶羈絆自己的腳步。過分依戀過去隻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

許多青少年都有“愛回憶”的懷舊心理,懷舊其實是一種情結,它會讓人牢牢地記住無數次感受過的歡愉,或者是沉溺在過去的苦痛中不能自拔。但是過分感念過去,就會落入一個情感的怪圈,讓自己和周圍的人承受很多痛苦。治療懷舊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播種一個希望,讓希望引領你走出過去,迎接每一個嶄新的日子。

有一位彈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治好眼睛,但是遍訪名醫,都說沒有辦法。一天,盲藝人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我給你一個保證治好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一千根弦,才可以打開這張紙。在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於是,這位琴師帶著也是雙目失明的小徒弟遊走四方,以彈唱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