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是一種病態的孤芳自賞。自戀會妨礙到人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它還會製約一個人的人際交往。我們必須消除盲目的自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積極的人生,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取長補短,使自己得到完善。
適度的自戀會在無形中增加靈感
自戀是一種對讚美成癮的症狀。為了獲得讚美,自戀者會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險而求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知名度,這就走向了自戀的反麵——自毀、自虐。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名叫納喀索斯(narcissus)的美少年。他風度翩翩,英俊可愛,許多姑娘都愛慕著他,甚至連奧林匹斯山上的女神都愛上了他。但是,那些姑娘和女神都沒能打動他的心。
有一天,納喀索斯來到了一個幽美寂靜的地方,這裏有一個池塘,水平如鏡,水清如露,納喀索斯非常喜歡這裏。他在池邊俯身飲水的時候,看到水中有一個美男子。他被自己的倒影完全吸引了,刹那間生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他愛上了自己的影子。他整天匍匐在地上,看著水池裏的另一個自己。
納喀索斯日夜廝守在池塘邊,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直伏在池塘邊,用布滿血絲的眼睛,死死盯著池塘中自己美麗的影子。他愛上了自己的影子,但是卻沒法接觸到他。他悲痛欲絕,奮力跳進了池塘中,與自己的影子合為一體,化成了一株水仙花。從那之後,俊美少年納喀索斯的名字就成了水仙花的代稱。
心理學中的“自戀”(narcissus)概念也來源於此,它是用來說明人格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現象的。人在剛出生以後的嬰兒時期,物我不分,他不能區別什麼是外界事物,什麼是自身的一部分,不能區分母親的照顧與自己的努力,以為自己最微小的動作都能獲得欲望的滿足,將自己看做是全能的,因此就以自身為愛的對象,形成自戀。以後,隨著兒童身心的不斷發展,愛的對象也從自身轉移到外界事物,如父母、同伴、老師等,而達到人格成熟的階段。但是,如果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而不能很好地解決,就有可能停滯或倒退到早期的自戀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人雖已成年,但其情感的發展卻仍然處於早期未成熟的階段。這種有自戀傾向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視甚高,總有懷才不遇之感,與人接觸也常拒人於千裏之外,因此,難以與別人建立良好健全的人際關係。
哈佛告訴學生:一定程度的自戀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尤其是藝術家和文學家們更需要這種自戀式的發揮和創作,自戀會在無形中增加靈感。但像納喀索斯那樣過度自戀不僅會破壞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自戀的人總是對自己信心十足,經常在別人麵前誇耀自己,並認為自己是整個宇宙的中心,認為自己才華出眾,認為自己什麼事都能辦成。當挫折來臨的時候,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憤慨和空虛,給人一種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實上,自戀是一種對讚美成癮的症狀。為了獲得讚美,自戀者會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險而求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知名度,這就走向了自戀的反麵——自毀、自虐。
自戀是一種非理性的力量,自戀者本人無法控製它,無法獲得內心的寧靜,隻知道朝前奔走,而沒有一個可感可知的現實目標。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戀者會因為他的自私表現而喪失他最看重的東西——來自別人的讚美,這對他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並且可以使其進入追求讚美——失敗——更強烈地追求——更大的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自戀者易患抑鬱症,原因就在這裏。
心理魔法書:
每個人都應該愛自己,但是超出了一定的限度,那就很危險了。過分的自戀接近於自私,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僅會使自己失去朋友,還會使自己脫離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