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你付出愛心,你才能有收獲快樂、收獲希望。隻有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救援的雙手,在你困難時,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到了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隻有一角錢了。實在是饑餓難忍,他隻好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女孩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孩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女孩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年之後,那位美麗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製訂。當看到病曆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女孩。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竭盡所能來治好女孩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地關照這個病人。經過艱苦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裏,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女孩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滿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如果當初小女孩拒絕獻出那份愛心,也許結果就是另一個樣子了。所以,做人千萬不要太自私,不要吝嗇你的愛,因為,施與愛心,回報的也一定是一份愛心。
有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裏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感到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根本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打著燈籠走路呢?”
盲人回答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上燈籠並不是給自己照路的,而是為別人提供光明,幫助別人看清道路。不過,我這樣幫助別人的結果,其實也等於是幫助了自己。正是因為我手裏提著燈籠,別人就容易看見我,不會撞到我身上,這樣就可以保護我自己的安全了。”
哈佛告訴學生: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方便,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也給自己帶來方便。因為人們都有“相互回報”的心理,你對別人的慷慨付出往往也會得到別人的無償回報。
俗語說:“贈花予人,手上留香。”學會付出,播撒愛心是美好人性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處世智慧和快樂之道。有一句名言說:“人活著應該讓別人因為你活著而得到益處。”學會分享、給予和付出,你會感受到舍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在生活中,超越狹隘、幫助他人、撒播美麗、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快樂、幸福和豐收會時時與我們相伴。對此,羅曼·羅蘭說得很精彩:“快樂和幸福不能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而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和正直。”
隻有你付出愛心,你才能有收獲快樂、收獲希望。隻有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救援的雙手,在你困難時,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心理魔法書: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善舉,都可以給另一個人帶來溫暖和快樂。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一聲問候、一句話,甚至一個同情的眼神,都可以帶給別人極大的關懷。所以,不要忽視你所能付出的一點一滴,在這點滴之中付出你的愛心,從身邊小事給別人以關懷,你就會成為一個善良而富有愛心的人。
分享越多,給予越多
懂得與別人合作與分享,看到的就是天堂;不懂得與別人合作與分享,看到的就是地獄。生活中,自私的人往往會回收更多的自私,而與人分享的人卻能獲得更多的分享。你把你的熱心與人分享,你就會收獲到更多的熱心。把你的樂趣與人分享,你會品嚐到更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