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你這句話什麼意思?”
曹寧:“我的意思很明確,你為什麼不說真話呢?為什麼老讓人覺得你跟別人接觸總帶有某種目的性呢?”
聽了曹寧的這一連串問話,原本滿是笑容的王力,臉突然一下紅了起來,有些不安也有些尷尬。
王力:“曹寧,說話得負責任啊,我可把你當真心朋友看,沒有什麼利用不利用的。”
曹寧:“真心朋友?果真如此的話當然好。我聽說你最近想調部門,你是不是也知道了我叔叔是公司領導,想利用一下,這才對我這麼熱情?”
王力:“哪有,哪有。”
曹寧突然加重了語氣:“你就是!不然為什麼我剛來的時候你對我愛搭不理的,直到後來我叔叔在大家麵前介紹我,你才熱情了很多,以為我看不出來嗎?想騙我?”
此時的王力已經無話可說,又不敢強硬反駁,隻好強忍著尷尬,說了句“沒有的事”就快步走開了。
故事中的王力不是曹寧的真朋友,他隻是想利用曹寧的叔叔,他把別人當工具,而不是情感交流的依托。最開始,曹寧是迷惑的,為了讓自己真正看透王力這個人,他就運用了故意激怒對方的問話法,專就不愉快的問題去詢問,可謂刀刀刺中要害。
可是,人心隔肚皮,對方是不是你的真朋友,需要從他跟你交往的過程中有沒有企圖心來鑒別。有些人在開始的時候對人忽冷忽熱,後來突然轉變。麵對這種狀況,不能盲目地欣喜,以為又獲得了一個摯友。你首先要明白,對方為什麼轉變,是他真的覺得你是可以繼續交往下去的人,還是發現了你身上有值得利用的資源?如果是前者倒也無妨,如果是後者,就要小心謹慎,此種人不能稱為真正的朋友。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做某事而偏偏被說做了某事,他會表現出委屈的表情和內心感受。但是故事中的王力卻沒有這樣的表現,他有的隻是狡辯和理虧。當被人看穿心機,尤其這些心機是不光明正大的時候,他的心跳會加速,麵部血液循環加快,一如王力的表情。由此,他的“狐狸尾巴”露了出來:做朋友是假,利用人是真。如果曹寧沒有運用故意提不快問題的方法刺激他,王力還可能一直裝下去,直到自己的事情辦成。
智慧點撥
生活中,總有些人打著和你交朋友的幌子與你接近,實際是另有所圖。這樣的人大多是薄情寡義的人,對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情感就不甚重視,隻有在他需要的時候才向你靠近。或是勢利小人,此種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當你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才會加強與你的聯係;一旦失去價值,就會將你拋於腦後。還有一種人是酒肉朋友,這種人常常與你在酒桌上相聚,表麵上能兩肋插刀,仗義執言,實際隻在你給他好處時,才出現在你麵前。
)第六節 欲擒故縱,誘敵深入
卡耐基金言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智者就是采用欲擒故縱,誘敵深入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一生雄辯,他常常拿出問題向別人請教,當別人回答時,他就順勢就著答案給予反駁,把對方逼到一個自相矛盾的角落裏去,無力回身再戰,然後把自己的道理說出來,不僅勝人口,而且服人心,達到最高境界。
有一天,蘇格拉底走到市場上,突然,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麼?”
那人回答:“忠誠老實,不欺騙人,這就是公認的道德行為。”
蘇格拉底問:“你說道德就是不能欺騙人,但和敵人交戰的時候,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這可以說成是不道德嗎?”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說。
“與敵人作戰時,我軍被包圍了,處境困難,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到了,大家奮力突圍,結果成功了。這種欺騙能說是不道德嗎?”蘇格拉底接著發出反問。
那人回答:“那是在戰爭中無奈才這樣做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就不能這樣。”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蘇格拉底停頓了一下問道,“兒子生病了,卻又不肯吃藥,父親騙兒子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好吃的東西。請問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隻好承認:“這種欺騙是符合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問:“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那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呢?還是請您告訴我吧?”
那人被弄得無可奈何,隻好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能做到道德。”而這恰恰就是蘇格拉底所要說的。
在這裏,蘇格拉底就采用了欲擒故縱的技巧,使路人說出了自己想說的道理。
欲擒故縱原是一句成語,意指為了要捉一個人,故意先放開他,使其放鬆戒備;也比喻為了更好地控製對手,故意先放鬆一步。而誘敵深入是指為了擒住對方,先設圈套將其引誘到圈套中來,再將其擒獲。“縱”是為了擒,“誘”也是為了擒。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智者就是采用這種手段獲得自己所需要得到的信息的。也有人將其稱作“先網開一麵”,從中求得自己預期的東西。
誘敵深入戰術的特點在於先設圈套,再擒獵物。先誘使對方露出破綻,然後尋機反擊,使其束手就擒。既然誘敵深入戰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擒”,那麼,就要講究“誘”的辦法。為誘而合時宜地付出自己,為誘而有分寸地縱容對方,才能收到“擒”的效果。
辯論中合理運用欲擒故縱法,往往能讓對手在神不知鬼不覺間中套。
甲:在你麵前有道德和金錢,隻能兩者擇一,你選擇什麼?
乙:我選擇金錢(故意縱)。
甲:要是我呀,要道德不要金錢。
乙:是的,誰缺什麼就選擇什麼,你要的正是你缺乏的(顯然是擒)。
從理論上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通常最直接的方式並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往往要采用一些“迂回”的計策,“以利引誘敵人,使一向趨之,則我雖遠隔千裏,亦可擒殺敵將”。
在交往過程中,如果目的難以直接實現,陷入僵局之時,就應該采用先退一步,誘敵深入、迂回擊之的方法。這種方法意在誘敵以滅之,實戰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意義。
智慧點撥
誘敵深入,一方麵己方早有準備、胸有成竹,應用起來從容不迫,一般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麵因為對方是在自以為得計的情況下冒險出擊,心存勝算,往往毫無顧忌,所以一旦被迎頭痛擊,很可能會方寸大亂、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