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學會幽默,在輕鬆的氛圍中化解難題(1 / 3)

)第一節 幽默是最好的潤滑劑

人們都會喜歡幽默的人,因為沒有誰願意在一個壓抑、緊張的環境中交流,更不要說在那種環境中展示真實的自我。正是幽默的人讓大家放鬆下來,可以順利、和諧地進行有效的溝通。

卡耐基金言

社交成功的人往往離不開一張社交好嘴,而要說到社交口才,風趣的談吐不得不提。

有家公司為主管們安排了有關溝通的訓練課程。

上了一星期課之後,有位主管在責備老是遲到的一個下屬時費盡心思,想在罵他的時候又能保住他的麵子。

後來,他把這個下屬找來,麵帶笑容地對他說:“我知道你遲到絕對不是你的錯,全怪鬧鍾不好用。所以,我打算定製一個人性化的鬧鍾給你。”

這個主管對下屬擠了擠眼睛,故作神秘地說:“你想不想聽聽它是怎麼人性化的?”下屬點點頭。

“它先鬧鈴,你醒不過來,它就鳴笛,再不醒,它就敲鑼,再不醒,就發出爆炸聲,然後對你噴水。如果這些都叫不醒你,它就會自動打電話給我幫你請假。”

這位主管是智慧的,他將下屬的錯誤故意推到了鬧鍾身上,通過鬧鍾越來越激烈的反應,暗示這位下屬的遲到問題有多嚴重。如此詼諧的表達,既讓下屬感覺到自慚形穢,又會讓下屬對於這種幽默的委婉表達感激不已,從而使比較難處理的責怪問題變得容易起來。

一個肉店老板在路上碰見了他想去找的律師。他問律師:“如果一隻狗偷吃了別人的東西,那麼這隻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賠錢?”

律師回答:“那是當然的了。”

“你講話算數嗎?”

“當然!我是專門從事訴訟的律師,我講話是有法律依據的。”

“那麼,請你付給我十塊錢吧,因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塊肉。”

律師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師,凡是向我谘詢每次要收費二十塊錢,所以你必須先付給我二十塊錢,扣除我賠償你的十塊錢之後,你還應付給我十塊錢。”

看了這則幽默故事後,你的心情或許會放鬆很多。在人際交往中,讓自己幽默一點,不但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積累人脈,一舉雙得。

幽默的語言能幫助我們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往。幽默的說話方式就像綿綿細雨,可以衝淡緊張的氣氛,緩解內心的焦慮,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是胸襟豁達的表現,即使在不愉快的氣氛中也能沁人心脾,破除尷尬。

當發生矛盾時,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往往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僵,而幽默者則能使交際變得更和順、更自然。幽默的語言在某些場合下會產生一種神奇的效果。

富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能愉快地做事,更能愉快地說話,走到哪兒,就把歡樂播撒到哪兒。這樣的人由於有情趣,能使人歡笑、使人快樂,因此人人都願意與之相處。

常言道:“會做的不如會說的。”幽默的確好處多多。正如作家李敖對自己的口才及魅力所作的評價:“我這類機智,不單表現在演講會上,私下裏也能片言解紛,化窘為夷。”的確,把話說得得體、幽默,會使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

智慧點撥

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學會恰當地運用幽默,會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順利,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幽默是生活的調味料,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但是,再好的調味料都不可濫用,就好比用鹽,用一點可以使菜味鮮美,但用得太多便會讓人難以下咽。在溝通時,幽默隻有運用得當,方可發揮它的魅力。

)第二節 用幽默奠定友好的基礎

卡耐基金言

在溝通時,雙方應該調整情緒,鬆弛各自的精神狀態,除了態度要友好、誠摯以外,最好還要用語言表現出適度的幽默,這對形成友好、融洽的溝通氛圍是非常有利的。

在1999年《CCTV音樂盛典》節目中,由歌星周華健和影視明星瞿穎一同為“香港地區最受歡迎流行歌曲獎”頒獎。一上來,周華健和瞿穎有一段對話。

周:今天在後台,要跟你一塊兒出來我掙紮了很久。

瞿:內心非常矛盾,是吧?

周:非常矛盾。我想請問一下,上麵的空氣好嗎?

瞿:還好啦,沒有那麼誇張。

周:我真的很好奇,我真的很想問,你每天都吃什麼,可以長這麼高。

瞿:基本上我最愛吃的是火鍋。我也經常問我父母這個問題,我為什麼長這麼高呢?他們每次都不回答這個問題,隻是非常驕傲地看著我。

周:我有一首歌要唱的是“我兒子比較煩比較煩”,因此我從今天開始就要我兒子早餐、中餐、晚餐都吃火鍋。

瞿穎原本是個時裝模特,身材較高,周華健與她站在一起頗有壓力,才引出這個話題。而一句“上麵的空氣好嗎”,既誇張又貼切,怪不得觀眾大笑。這種輕鬆、愉快的開場白,立刻讓現場活躍了起來。

在一次綜藝晚會上,中國台灣藝人淩峰登台,有這樣一段自我介紹:

在下淩峰……這兩年,我大江南北走了一道,男觀眾對我的印象特別好,因為他們見到我覺得有點優越感,本人這個樣子對他們沒有任何威脅,他們很放心,(大笑)他們認為本人長得很中國,(笑聲)中國五千年的滄桑和苦難全都寫在我的臉上了。(笑聲、掌聲)一般說來,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觀眾對我的長相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笑聲)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球黑。(笑聲)但是我要特別聲明,這不是本人的過錯,實在是父母的錯誤,當初並沒有征得我的同意就把我生成這個樣子。(笑聲、掌聲)但是,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現在的男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你看上去很漂亮,看久了也就那麼一回事,這一種就像我的好朋友劉文正這種;第二種,你看上去很難看,看久了以後是越看越難看,這種就像我的好朋友陳佩斯這種;(笑聲)第三種,你看上去很難看,看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他另有一種男人的味道,這種就是在下我這種了。(笑聲、掌聲)鼓掌的都表示同意了!鼓掌的都是一些長得和我差不多的,(笑聲)真是物以類聚啊!(笑聲、掌聲)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是自貶,似乎是故意虛擬了一段男女觀眾對其“醜”的評價,借以形象的漫畫式語言描繪自己的老、瘦、黑,這就將自己的“醜”嘲諷得無以複加了,包括對父母未征求他“同意”就把他生出來的“埋怨”;然後他巧妙地設置幽默的“突轉”,節外生枝地提出所謂“男人分類”的“理論”,而且根據這個“理論”,在嬉笑逗樂中“順理成章”地既貶低了別人又順帶“美化”了自己,更出人意料的是,最後竟將順貶“波及”為其鼓掌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