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整整二十天中,嗚呼島上每日白晝都是紅巾軍兵士演練時發出的口號聲。到了傍晚,唐王城內的鐵器坊、火藥坊、弓箭作坊更是一片喧囂直至夜深。
由於操練加上晚上協助蘇梓為首的匠藝營製造軍械,許多兵士才三日便開始叫苦連連。劉醒很清楚,這個時代的人吃著這麥飯,實在難下口而且營養也無法跟上。更為關鍵的是,麥飯飽腹卻無水難消化。
島上的唐王城與嗚呼島,兩處共計十三口蓄水池,足以全島四千餘人吃上幾個月都不用發愁。但是用到製造兵械上,則嚴重分散了寶貴的淡水資源。
當沈默在登州城內,按照吳天野在他臨行前悄悄傳授他的方法,聯絡到登州城內潛伏著的紅巾軍踏白後,向劉醒發回了正在全力各處調運糧草消息時。劉醒用了整整十天時間,坐在椅子上親自帶領女兵們,為加上船塢在內的四大坊弄出了一套完整的海水淡化設施。
這套設施,采用的是海水蒸餾與流動時揮發的蒸餾原理。弄出來的水,鹽分被減少到極低的程度,但飲用起來卻是異常的生澀。當第一瓢淡化海水收容入甕,沈洋才喝了一口,便連連咋舌、將入口的水給噴了出去......
不過雖然人畜不能飲用這種用最原始性的工具、最簡單性的辦法分解出的淡水,卻是很大程度解決了島上的四大坊生產用水。
前十天,水的問題困擾,使得蘇梓十分為難。匠藝營的生產,在前十日裏也是十分緩慢。待生產用淡水問題一解決,沈默發回第二個消息、他離開嗚呼島第十三天時,劉醒想要的第一座小高爐在唐王城下、北大頂腳下豎了起來。
劉醒日以繼夜地親自守在高爐旁,沈靈燕帶著女侍們成了匠藝營專職的幫工。終於,當沈默傳來消息,二十船糧草、一千名漢兒附兵已從登州直奔嗚呼島而來的消息時。第一爐、百斤精鐵成功出爐。
蘇梓用了十餘天,帶著幾個同樣精於“奇YIN巧術”匠人一起總已按照劉醒提供的圖樣,在船塢邊上搭建、弄好的水力衝壓機與畜力輪帶鍛造機,迅速派上了用場。
水力衝壓機,劉醒是將腦袋裏存儲著的資料中衝壓機的原理,用符合眼下實際的方法弄出來的。衝壓機主體,全部是鐵製。但是與後世裏的動則內燃、要麼電力驅動不同。;劉醒是用三匹力大、但是爆發力差的淘汰戰馬,拉著三個大碾子奔跑。
碾子邊緣,全部直接讓石匠鑿處了槽子、掛上了齒帶。通過齒帶,將馬匹奔跑拉碾產生的力量,傳輸到衝壓機下方的驅動齒輪上去,形成的動力驅動衝擊機工作。
力度的急速積蓄、爾後瞬間的迸發,是這種劉醒心中自嘲最原始性衝壓機械的基本工作原理。不過這種原始性的機械,每次釋放出的力量卻不與後世一些電機驅動的衝壓機弱太多,隻是工作效率不能與前者相比而已。
鍛造機的原理,也是按照劉醒的這種畜力輪帶法製造的。蘇梓當時看完圖樣,因先前已有了衝壓機的經驗,在製造鍛造機的時候,他還加入了自家祖傳書籍中的一些小技巧。使得鍛造機的工作效率,遠比衝壓機更讓劉醒歡心......
一百斤精鐵,經過衝壓機、鍛造機一番捶打、鍛造。二十四杆基本上符合了劉醒要求,不用擔心再炸膛的新火槍便製造出來。
手上拿著一杆剛剛造好的新火槍,劉醒愛撫了片刻,突然下了一個新命令。兩日後,畜力輪帶車床,有在蘇梓與劉醒共同督造下豎起在了鐵匠坊中。
槍膛加上螺紋,沈默帶著二十艘大船走過南島水域、距離嗚呼島不足五十裏水路了。劉醒身體剛剛可以自由行走,便帶上三百名步軍火槍輕甲士到了南大頂下麵的火槍靶場試射。
五個時辰內,一百五十杆新型的雙管長火槍,打出島上儲備的火藥中一半、打出了彈丸三萬發。
無一炸膛,確定了螺紋槍管為核心的新型雙管火槍在連續擊發千發槍彈不炸膛的同時,三百名步軍火槍輕甲士中。也有至少百人成了熟悉掌握這種射程大幅度增加、已經可以百步距離上精準射中目標的新火槍操作方法。
與劉醒和蘇梓忙活著弄火槍的同時,李林傑也沒有閑到。整整二十天中,他帶著島上的一半的百姓,全都在嗚呼村中伐木造坊。十天建出了二十處盾牌作坊,又用十天按劉醒要求,弄出了糙鐵圓盾一百麵、木藤火漆盾二百麵。
沈洋也在這二十天中,被劉醒給變成了督造官。帶著島上另外一半的版型,弄出了三百身全新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