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活佛足跡(2 / 2)

關於倉央嘉措的歸宿,民間的說法實在太多。《十三世達賴喇嘛傳》中記載說,十三世達賴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時,“曾親去參觀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閉關靜坐的寺廟”。有學者據此認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押送到內地後,被軟禁在五台山,年壽不詳。不過,這種說法僅存孤證,真正相信的人不多。

相傳倉央嘉措從青海湖畔脫身後,經打箭爐(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至內地的峨眉山去朝山拜佛,然後,又在前後藏、印度、尼泊爾、甘肅、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雲遊十年,講經說法,廣結善緣,創下無窮精妙業績,最後落腳阿拉善,被多羅郡王阿寶與丹顏公主奉為上師,布教二十餘年,創建規模恢宏的廣宗寺。1746年,倉央嘉措64歲時圓寂,後呼畢勒罕轉世為呼圖克圖,尊倉央嘉措為格根一世活佛。

阿拉善地區長久以來廣為流傳著有關倉央嘉措在那裏弘法的事跡,據說,阿拉善南寺還保留有倉央嘉措的舍利以及佛帽等多件遺物。有人說,南寺本身就是根據倉央嘉措的遺願修建的,人們相信其廟址也是倉央嘉措親自選定。

阿拉善南寺叫黃樓廟的大殿堂裏的鍍金塔內,供奉著六世達賴喇嘛的肉身法體,透過塔門鑲嵌的紅玻璃,可隱約地看見倉央嘉措的麵孔。按照倉央嘉措的遺願,在倉央嘉措生前選定的地點,修建了南寺。南寺始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破土動工,次年基本竣工,寺名潘代嘉措林(利樂海寺)。說南寺建於牛年,就是指的這一年,這和《倉央嘉措傳》成書是同一年。關於它成書的地點,在書末明記是潘代嘉措林,應該認為指的就是南寺。阿拉善昭化寺(俗稱朝克圖庫熱廟)在倉央嘉措生前已經建成,當時的寺名也叫潘代嘉措林。南寺建成後把原潘代嘉措林全盤搬到南寺,並襲用原寺名。後來乾隆帝於庚辰年(1760年)賜給南寺以廣宗寺的匾額,從此南寺才有了這個正式名稱。所以便有人說,倉央嘉措圓寂的地點,是在今阿拉善左旗南部沙漠中的門吉林寺(承慶寺)附近。

據阿拉善左旗南寺的僧侶講,寺廟裏過去收藏著許多和倉央嘉措有關的曆史文物。保存它們的目的,當時也不是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而是把它們當作神物,讓信眾們頂禮膜拜之用。現在,除“文革”前由內蒙古佛教協會收集起來準備辦展覽的一部分物件幸免被毀,歸還南寺以外,其他的都在“文革”中被毀或丟失。

但是以上所提及到的所有關於倉央嘉措下落的消息,都隻是坊間的傳聞。而倉央嘉措的真實歸宿,至今無人知曉。倉央嘉措真會是在川藏卡瓦洛日嗎?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