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迷失菩提(2 / 3)

古書有記載,倉央嘉措,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領袖,十年後為西藏政教鬥爭殃及,被清廷廢黜,解送北上,道經青海今納木措湖時中夜循去,不知所終。

我將這些講給了他們幾個聽,李瘸子已經好久沒有刮胡子,他摸著下巴的胡子問我,如果按照你的意思,這一切都和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還有那麵阿姐鼓,難道真的是用倉央嘉措愛人的皮膚做成的嗎?我現在終於明白了,我們經曆的所有,都是為了將我們帶到這裏,帶到卡瓦洛日。

二刀點了點頭,問到,難道倉央嘉措在被清廷廢黜後,一個人從拉薩來到了川藏?

關於倉央嘉措被黜後的命運大致有兩種說法:在解送京師的途中,拉藏汗曾三次謀害其於途中,均被當地僧眾所救,行至青海湖湖畔圓寂。還有一說病死,一說被殺,沒留下屍體,時年僅24 歲。

另一種說法則是倉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後,於一個風雪夜失蹤。後半生周遊印度、尼泊爾、康藏、甘、青、蒙古等處,繼續宏揚佛法。

但1998年版的《阿拉善盟誌》第253頁記載:“1716年至1746年,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流落阿拉善弘揚佛法,傳播佛教達30年之久。”

阿拉善廣宗寺有位活佛,他在綜合研究曆史典籍、當地傳說以及眾多物證後認為,六世達賴喇嘛在阿拉善定居後往來於蒙古和安多藏區之間,弘法利生,最後在阿拉善圓寂。

文革前,阿拉善南寺叫黃樓廟的大殿堂裏的鍍金塔內,供奉著六世達賴喇嘛的肉身法體,透過塔門鑲嵌的紅玻璃,可隱約地看見倉央嘉措的麵孔。按照倉央嘉措的遺願,在倉央嘉措生前選定的地點,修建了南寺。南寺始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破土動工,次年基本竣工,寺名潘代嘉措林(利樂海寺)。

關於倉央嘉措被清廷廢黜後的傳說版本很多,但倉央嘉措的一首詩似乎已經告訴了世人關於他行蹤的答案。

雲間白色的仙鶴啊,

請把翅膀借給我,

我不會往很遠的地方飛,

我到理塘轉轉就回來。

而詩中所提到的理塘,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與新龍縣相鄰。根據《新龍縣誌》記載,卡瓦洛日神山古屬理塘。這樣一來,真相就越來越來明了。倉央嘉措在被清廷廢黜後,摒棄一切繁華與富貴,權利與名利,他帶著用愛人皮膚做成的阿姐鼓,獨自來到川藏,來到卡瓦洛日神山。

我拿出那麵給我們帶來無窮災難的阿姐鼓,輕輕的敲打起鼓麵,不多時,空中飛來無數隻蒼鷹,它們在上空盤旋,久久的不願離開,象是在守候一份永不消逝的愛情。

望著遠方的卡瓦洛日,我在心頭說到,倉央嘉措,她回來了。我小心翼翼的將阿姐鼓裝進包中,耳邊響起了悠長的歌聲“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我們幾個看到卡瓦洛日離我越來越近,都加快了步子,想要快一點到達神秘的卡瓦洛日。我們走了三個小時,步入一片茂密的叢林裏。這裏的地形和前麵的那段路不同,四周都是大樹和比人還高的草叢,地麵潮濕,軟得鞋都會往地下陷。我們似乎已經走出了恐怖的蛇王溝,但卻高興不起來。望著這見不到邊際的密林,不知道何時才是個盡頭。而這片茂密的草叢裏,究竟又隱藏著多少看不見的危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