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口齒伶俐(5)(2 / 3)

抓住說話的重點,是每一個想要成大事者都必須修煉的,通過短短幾句重要的話,也許就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將來。

借題發揮是才智

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在和別人交談時,從不怕越雷池,而是善於發揮語言的作用,及時調整氣氛,表現出談話的機智。

借題發揮常能讓人巧妙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尤其在某些場合,它比直言其事更顯得委婉曲折。借題發揮是指巧妙地借助別人的某一話題,引申發揮,出人意料地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場合,有的話不宜直截了當地說,這時巧用借題發揮,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傳南唐時,京城連日未下雨,大旱。於是某日,烈祖問群臣:“外地都下了雨,為什麼京城不下?”大臣申漸高說:“因為雨怕抽稅,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聽後大笑,並決定減稅。

申漸高的話就是借題發揮,巧借烈祖的話,引申發揮了京城的稅多,應該減稅的意思。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聲中接受了他的意見。

借題發揮與兩人相罵不同。甲罵:“你豈有此理!”乙以原話回敬:“你豈有此理!”不同的是這裏麵沒有發揮,缺乏加倍的還擊力量。

有一次,俄羅斯著名的馬戲醜角演員杜羅夫在觀摩演出的幕間休息時,一個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麵前,譏諷地問道:

“醜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

“還好。”

“作為馬戲班中的醜角,是不是生來有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就會受到觀眾的歡迎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悠閑地回答,“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兒的話,我準能拿到雙薪!”

這個觀眾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開了。因為他懂得杜羅夫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是由於表演藝術而得到觀眾好評,而是由於生有一張愚蠢而且又醜八怪的臉蛋兒,就可以拿雙薪了。

杜羅夫借題發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對方所講的道理或所用的方法還擊對方,進而產生有力地反駁和揭露的作用。

下麵談談一語雙關智反駁的道理。

一語雙關,就是指利用詞語的多義性構成表麵為兩層意思的雙關語。一語雙關含意深刻,耐人咀嚼,餘味無窮,能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聯想,且具有含蓄、幽默與諷刺的功能,機智幽默的人常常使用它,且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前,有個縣官帶著隨從人員騎著馬到王莊去處理公務。走到一個岔路口,不知該朝哪邊走才對。正巧一個老農扛著鋤頭走來,縣官在馬上大聲問老農:“喂,老頭,到王莊怎麼走?”

那老農頭也不回,隻顧趕路。

縣官大聲吼道:“喂!停下!”農夫停下來說:“我沒有時間回答你,我要去李莊看件稀罕事!”

“什麼稀罕事?”縣官問。

“李莊有匹馬下了一頭牛。”老農一字一板地說。

“真的?馬怎麼會下牛呢?”縣官百思不解地問。

老農認真地回答說:“世上的稀罕事多哩,我怎麼知道那畜牲為什麼不下馬呢?”

對於這位問路時既不下馬,還大聲叱喝的縣官,老農機智地運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來給予斥責和諷刺。借字麵的李莊之馬下了頭小牛卻不“下馬”的“稀罕事”,影射、諷刺身為縣官大老爺卻連問路時該“下馬”都不懂的咄咄怪事;借字麵的“畜牲”,斥責連做人的常禮都不懂的縣官。

有一天,俄國沙皇下令召見烏克蘭詩人謝甫琴科。這時文武百官都對沙皇深深地鞠躬致敬,隻有謝甫琴科昂首站在一邊,並從頭到腳地打量沙皇。沙皇大怒,問道:

“你是什麼人?”

“我是謝甫琴科。”

“你怎麼膽敢不給我鞠躬?舉國上下誰見我不低頭!”

“不是我要見您,是您要見我。如果我也像他們一樣給您深深地彎腰行禮,您怎麼能看得見我的容貌呢?”

謝甫琴科抓住沙皇要召見他時所用的“召見”一詞來置辯。“召見”也可以理解為要看見本人的容貌的意思,而不鞠躬,正是為了尊重沙皇的意願。

沙皇要看謝甫琴科的容貌,而謝甫琴科卻讓沙皇看自己的頭頂和脊梁,豈不是違抗了沙皇的命令嗎?這樣的回答,使沙皇也隻得不了了之。實際上,在謝甫琴科一語雙關的幽默中表達了對沙皇的蔑視。

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在和別人交談時,從不怕越雷池,而是善於發揮語言的作用,及時調整氣氛,表現出談話的機智。

將錯就錯真聰明

將錯就錯、巧換概念實質上是一種故意違反邏輯的機智幽默。幽默的效果隨著概念被偷換得越離譜、越隱蔽,概念的內涵差距就越大、越強烈。

“將錯就錯,巧換概念”就是順著對方說錯的話,肯定其錯誤是“對的”,說出一句表麵看來是“大謬特謬”的話,令聽者大吃一驚。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話十分幽默風趣。有一次,一位小先生急匆匆地跑到他麵前說:“陶先生,我有一件要緊的事要告訴您,有些人把戀愛當飯吃,必須整頓才好。”

陶先生一聽,略做沉思,然後一字一頓地說:“把戀愛當飯吃,這不錯,好得很嘛!我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