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口齒伶俐(4)(2 / 3)

肥胖的紀昀此時在通風不良的案下熱得實在受不了,又傾聽屋內確無異常動靜,以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桌布露出腦袋問:“老頭子走了嗎?”別的不說,單是“老頭子”這三個字就把乾隆皇帝惹惱了。“紀昀,不得無禮,什麼‘老頭子’,別的罪可恕,你憑什麼叫朕‘老頭子’?如果講不出道理,立即賜死!”

紀昀也嚇出了一身冷汗,但他馬上鎮定下來,從容答道:“‘老頭子’這三個字是大家公認的,非臣臆造。容臣詳說:皇帝稱萬歲,豈不為‘老’?皇帝乃國家首領,豈不為‘頭’?皇帝乃真龍天子,豈不為‘子’?‘老頭子’三字乃簡稱也。”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好個能言善辯的紀昀,雖蘇秦、張儀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起來吧。”

能言善辯的紀昀憑如簧之舌救了自己一條性命。

紀昀的確是一位極聰明的人,把“老頭子”三字拆開分析,分析得頭頭是道,皇上明明知道是在狡辯,但不得不佩服他的能言善辯,從而赦免了他。

還有一次是在船上,皇帝有意考驗紀昀,賜死讓他投江。紀昀馬上謝主隆恩,跑向船的另一頭去了。眾人正在擔心,卻見紀昀過了一會從船的另一頭活生生地跑了回來,皇上問他為什麼沒投江,紀昀回答說:“我正要投江,屈原攔住了我,他說:‘我投江是遇上了昏君,而你紀昀正處在太平盛世,皇上為當代明君,你怎麼能投江呢?’所以我就回來了。”皇上聽了紀昀的話,哈哈大笑說:“好一個能言善辯的紀昀,朕免你一死。”

從這兩個故事中不難發現,紀昀的能言善辯又一次救了自己。而我們亦明白了,能言善辯、會說話,可以使我們擺脫險惡的環境,變不利為有利。

聰明的阿凡提就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他的故事同樣在人們中間流傳廣泛。

有一次,阿凡提害了眼病,看不清東西。國王偏叫他來看這個、看那個,還取笑他說:“你不論看什麼,都把一件東西看成兩件,是嗎?你本來窮得隻有一頭毛驢,現在可以有兩頭了,闊起來了,哈哈!”

“真是這樣,陛下!”阿凡提說,“比如我現在看你就有四條腿,和我的毛驢一模一樣呢。”阿凡提的話把國王氣得幹瞪眼卻無話可說。

還有一次,國王和大臣帶著阿凡提外出打獵。炎熱的天氣使國王和大臣的衣衫都濕透了,於是把脫下的衣衫都搭在阿凡提肩上。

阿凡提本來就非常熱了,再加上國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國王見阿凡提熱得滿頭大汗,便故意戲弄他:“阿凡提,你真不簡單,能馱一頭驢馱的東西。”

阿凡提聽了很生氣,但卻平靜地說:“不,我肩上馱的是兩頭驢的東西。”

阿凡提兩次對國王的回答,用的都是巧借話題法。從中可以看出阿凡提的智慧,從國王的話題引申發揮,達到了諷刺國王的效果。

如果你寫了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或發明了一套實用的機械裝置,但你說話時卻吞吞吐吐、詞不達意,甚至不能讓人聽清你在說什麼,這就會讓你失去太多的機會。

一個十分奇怪卻很常見的現象:有些人在特定的行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在會議上卻不能勇敢地站起來,把自己的成果介紹給大家。他們駕馭不了局麵,也沒有能力主持一個會議,沒有勇氣,沒有什麼清晰的思路,不能用充滿感情的話語打動每一位聽眾。

所以,汲取知識,掌握豐富的語言,擁有良好的口才,都會對一個人的成功給予影響,它要求我們用最快速度把精煉的語言引進自己的空間。

一般說來,知識越淵博、閱曆越豐富的人,應變能力就越強。因此,他們反應敏捷,在交往中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調動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和各種知識來思考解決,從而使“山窮水盡疑無路”,轉化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人的社會知識多了,閱曆豐富了,他就懂得了一些社會因素、心理因素,那麼在談判中說話,就更得體和更有分寸。

所以,要成為一個成功者就要多掌握一些知識,這不僅是人際交往之必需,更是成功之必需。

尤其在當今,我們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現代科學,一方麵高度分化,另一方麵高度綜合。邊緣科學相繼產生,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逐漸交融。這就要求判斷者既要學點兒社會科學,又要學點兒自然學科;既要廣泛涉獵,又要學有專長。

具體地說,我們應該多少知道一些天文、地理和人情知識。此外,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然、曆史、文學、美學、心理學、倫理學、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商業知識、經濟學等之外,像民間故事、曆史掌故,有意思的笑料、隱語、習俗等等,都應該搜羅於大腦中,逐漸建起一座知識的倉庫。有了這樣一個知識的百寶箱,在交往中,我們就必定可以縱橫捭闔,得心應手。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

一個成功的人,他的嘴巴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出淙淙的“活水”,而這活水的源頭就是知識。

反唇相譏是智慧

在一個使你尷尬的場合,可以適度地運用巧妙的語言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一種反唇相譏的智慧可以幫助你擺脫那些困擾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