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者可以通過以下13種途徑獲得有關的媒介信息資料:
①政府公布的統計資料,國家發布的政策法令,上級部門的情況通報;
②各情報單位提供和發行的信息刊物;
③各級部門辦的經濟信息報紙、雜誌,有關單位儲藏的經濟技術專刊及文獻;
④經濟技術工作中內部按章發送和例行交換的簡報、文件、規定;
⑤各企事業單位提供的信息;
⑥各部門、各單位研究機構提供的資料、發行的刊物;
⑦各協會、學會、聯合會等提供的資料、發行的刊物;
⑧各種交易會、訂貨會和講演會、發布會提供的信息;
⑨出國、出省、出地區學習人員、出差人員或團體收集到的信息;
⑩國家和各地區部門駐外機構收集的信息;
圖書信息;
文摘檢索刊物信息;
電視和廣播也是不可忽視的信息源。
(2)統計分析法
這種方法是用數理統計方法,從社會經濟統計數字中,經過分析提取信息。例如日本尼西奇公司,在開發生產尿布之前,首先對政府發布的人口普查資料做了分析,並據此對尿布的市場容量進行了預測。該公司還利用統計資料來追尋信息的過程是這樣的。從人口普查資料中發現,日本每年大約出生250萬個嬰兒,經分析認為,以每個嬰兒使用兩條尿布計算,一年就需要500萬條,據此認為市場容量比較樂觀,決定每年生產尿布1000萬條,結果一舉取得成功。現在,該公司生產的尿布暢銷於發達國家市場,年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3,被人們譽為“尿布大王”。
(3)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現在已經成為一項專門的應甩技術,它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區域普查。這要求企業家對某一市場經濟現象做全麵調查,凡涉及調查對象的元素一概進行調查。優點是所獲信息準確,缺點是工作量大,耗時費錢。
②重點調查。這就要從被調查對象中,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這些單位數量雖然較少,但在市場總體中卻占到一定的比重。這種方法能使企業在信息獲取上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典型調查。即選擇調查樣本總體中具有代表性的個別或極少數典型進行調查,然後由此及彼,從個別到一般,獲得對總體的認識。雖然省錢且效率較高,但認識結論的誤差也往往較大。
④抽樣調查。根據隨機原則,在全部可能調查的對象總體中,按一定的規則,抽取一小部分做為樣本進行觀察,從而推測出總體指標和平均水平。最好在誤差要求較低時加以采用。
⑤現場調查。信息人員利用參加各種會議、參觀展覽、看電影、串商店、逛公園等等活動,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市場試銷和向中間商了解市場行情,也可以說是現場調查的良好形式。
(4)專家谘詢法
又稱德爾菲技術。當企業確定了所需信息的目標後,就可以擬製谘詢表,發給有關專家,由專家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反饋給信息調查人員。在對專家的反饋意見整理歸納之後,將結果第二次通報給各位專家,征求他們的評價意見。如此反饋修正三至四次,就可以收到有關某一專題的專家的預測信息。國外對這一方法的研究應用已十分成熟,國內目前有所借鑒,但普及程度尚低。
(5)訪問談話法
主要途徑有三:第一,信訪。即以信函、調查表信函的方式獲取信息;第二,麵談。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通過麵談從專家或知情者那裏獲取信息;第三,詢問。采用電話工具,同專家知情者通話,了解和獲取有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