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社交之誤:絕不可少一顆警惕心(3)(2 / 3)

高士奇的發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當年,高士奇自己肩扛著鋪蓋進入京都後,即手書聯扇遍贈朝中權貴的寵仆,以作為進身之階。明珠府的司閽見他會寫字,就請他去教自己的兒子。一天,明珠要寫幾封急件,倉促間找不到人,司閽就將高士奇召到明府代筆。頃刻間即完成了任務,明珠大喜,就讓他在明府擔任書記,後來入翰林,入直南書房,都是明珠出的力。

高士奇有些小聰明,身居顯赫的權位之後,口袋也漸漸地滿了,但他並不甘心做個“土財主”,而是用這些財富去交結康熙的近侍,來探取宮內皇帝的一舉一動。內待每報一聲,高士奇就酬謝一顆金豆。他每次入朝時滿荷包都裝的是金豆,天黑退朝時荷包全都掏光了。因為有這樣一招,內廷的任何隱密事都瞞不了他。

有時,高士奇偵察到康熙在閱讀某一部書,就立即找來同樣的書閱讀。一旦康熙偶爾談及此書,他也就能說出個大概來,所以更加得到康熙的寵愛。康熙曾經說過:“廷臣中知識淵博並能和我論古的,非高士奇莫屬。”

高士奇越受康熙的恩寵,別人對他的忌恨也就越深。高士奇最初因明珠的舉薦才得以進入內廷,現在明珠卻要反過來向他探聽消息。每次入值歸來,其府第前的小巷則被各部九卿的轎子塞滿了,明珠也在其列。高士奇目不斜視,踏步入門,仿佛什麼也沒看見。請貴客都派仆人去打聽,回來報告說“在洗臉”、“在用餐”,過了一會,才傳呼請明相國入內,兩人總是要談很長時間,其他大臣能相見的僅一、二人。第二天又重複如此,聲勢顯赫異常。

也有饞言說,當初高士奇扛著被子入都,今天看看他的家資就可知全是招權納賄的。康熙某日問及此事,高士奇跪著說:“督撫諸位大臣因我蒙您的恩寵,以為饋贈的東西不少。實際上聖明威福從未旁落,我有何能耐參預過一字呢?在他們也並未得到好處,在我則是寸絲粒栗都是由恩遇中得到的。”康熙聽了笑了笑,再也沒過問此事。後來因為彈刻他的人太多了,康熙才罷了他的官。

無論是領袖,還是聖人、賢人、哲士,或是普普通通的凡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而且都有特有的弱點。掌管人、使用人的技術,就是製服人弱點的技術。就像牛要穿鼻子,馬要勒口一樣。你如果把握住了人們的弱點,一切都能得心應手、稱心如意。同時也要了解自己的弱點,你能利用人們特有的弱點,人們也會利用你特有的弱點。人們都是在相互利用,是使你成功還是失敗,是得還是失,這就要看你技術運用得如何。

交往的誤區

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既已選擇了這條工作之路,既然選擇了這家公司、這個組織,就得帶著滿腔熱情去工作。《熱情生活》一書提到:“熱情生活不是口號,而是最快樂的人所具有的生活態度,如此才能擁有光芒四射的璀璨人生。”剛進入新的工作環境的人,都懷著極大希望,都懷著滿腔熱情,可是不久,這份熱情很快就被冷酷的現實擊垮,變得心灰意冷。

一旦換了新的工作環境,就等於從一個剛剛平靜的戰場又轉入另一個即將開戰的陣地———重新進行永無休止的人際交往。

台灣經濟學家高希均先生提出“冷靜的腦、溫暖的心”這一觀念,曾廣為流傳。的確,腦冷則有理性,心熱則有感性,理性與感性缺一不可。上班族,心不能冷,否則淡泊一切,如何工作?腦不能熱,否則亂了方向,工作常做錯。聽到同事“冷嘲熱諷”和“冷言冷語”是最難受的事,遭“冷箭”襲擊更是氣人。

但是,大家冷來冷去,形同陌路人,如何能一起工作呢?如何能執行同一任務?這自然對工作大大不利。解決的方法當然不能再依賴“冷”,光靠“溫”還是不夠的,而需要加溫燒“熱”。熱的心是首要,對工作、對同事都是積極、熱情的態度。關心同事,見麵打招呼,參加大夥活動,寫些小卡片……都是方法。此外,不苛責、不強求、不批評、不論斷、不說長道短、不袖手旁觀……鄰有助於改善冷若霜冰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