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與朱元璋部隊的戰爭就在黃昏時分打響了,沒過多久,漢軍的戰船和水寨都著起了大火。因為著火,船上的士兵也亂了套,他們不知該把自己的船開到哪裏,隻能橫衝直撞,最後導致把沒有著火的船也沾染了火苗,沒過多久,幾百條戰船就都著起了大火。這場戰爭下來,漢軍死傷慘重,有十萬多人都在這場戰爭中或死或傷,有近百名戰將在這場戰役中被燒死,其中就包括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陳友貴。
陳友諒幸賴部下死戰,換乘小船才逃得性命。鄱陽湖火燒陳友諒的大戰,是朱元璋登上帝位的關鍵之戰,也在曆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陳友諒雖然損失巨大,可他並沒有喘息,也不容朱元璋喘息。依仗船大兵力仍占優勢的條件,次日一早又向朱元璋發起了攻擊。再次激戰整整一日,雙方互有死傷。劉基向朱元璋建議說:“主公,明日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
“為何?”
“不能與他拚消耗。”劉基分析道,“陳友諒兵多,他遠道來征,軍糧不足,意在速戰,而我軍則不缺糧。為此,應當將漢軍困在他的水寨。我們隻要封住兩個出口,使他不能出戰,待其糧盡,必然恐慌,那時我軍再與他決戰,則必勝無疑。”
朱元璋采納了劉基的困敵之計,大軍移師湖口,命常遇春和廖永忠分別截住鄱陽湖口。陳友諒幾次想要衝出交戰,都被紅巾軍強弓硬弩和火器射回,無奈隻能蟄伏在湖中。
轉眼十幾天過去,漢軍已是缺糧,將軍們每日兩餐,士兵每日僅一餐。而陳友諒和他的家小親信,依然是花天酒地。這日,左金吾將軍飯後在船頭眺望朱元璋大營,見對方軍士正在飽餐,那成盆的白米飯熱氣騰騰。他的弟弟偏將走過來對兄長說:“我餓得已是前胸貼了後腔,實在挺不住了,與其餓死不如找條活路,今天夜晚,我帶弟兄們摸過去試探一下,如果朱元璋善待我等,大哥你就帶部下一萬人棄暗投明。”
“千萬要小心,不可走漏風聲。”
入夜後,偏將領著十名親信,駕一隻小船,悄悄出了水寨,無聲地接近了常遇春的水營。巡哨的快船發現了駛來的小船,上前截住問道:“敢莫是漢軍想要偷營劫寨嗎?”
“將軍,非也。”偏將回答,“我們是漢軍中的士兵,因連日饑餓難忍,特來尋一餐飽飯。”
“好,你們隨我來。”巡邏船將他們帶給常遇春,又送到了朱元璋處。
偏將看著坐在上麵的人。有些不敢相信:“尊駕真的是吳國公?”
“我就是朱元璋。”
“國公就這樣平易,沒有一絲架子,而且穿著也這麼樸素隨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國公也是人,大家一樣打仗吃一樣的飯,這有什麼奇怪。”朱元璋道,“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飯菜,你們盡管吃飽。而且回去告知戰友,凡饑餓者皆可來我軍水營進餐,保證你們的安全。”
偏將有意說:“國公,我們飽餐之後,不想再回去為陳友諒賣命了,想要回武昌家中。”
“可以,我派人送你們上岸,而且每人發給五兩白銀的路費,估計足夠你們回到家中。”
“您所說的是真的?”
“豈有戲言。”朱元璋告知,“你們被俘的漢軍有一半加入了我軍,還有一半回家和親人團聚,我們都給發放了路費。”
偏將止不住流下淚來說:“國公,你們真是大度又慈善,哪像我們那邊,把抓到的戰俘全都殺害了。”
“這樣做是殘忍了。”
“國公,跟您說實話吧。我是漢軍左金吾將軍的胞弟,今夜前來是為試探對我們的態度。”偏將表明心跡,“回去後,我要向家兄說明一切,爭取讓他率軍棄暗投明。”
“請轉告令兄,投誠之後,照常讓他帶兵,仍為大將軍,並由我方負責修建府邸。手下的弟兄不願繼續當兵的,可以發放安家費許其離開。”
“國公,這條件太優厚了,我想,家兄定會毅然走上光明之路。”偏將心滿意足地回去了。
左金吾將軍當機立斷,次日夜間便率軍投誠。受他的影響,右金吾將軍也率部下萬人投奔了朱元璋。事態嚴重,陳友諒為防骨牌效應,加強了對部下的控製。但無糧是致命的難點,為此他令水陸軍都元帥張定邊組織五百條戰船,前往都昌搶糧。然而卻遭到朱文正的頑強攔擊,船隻大部分被燒毀,隻有張定邊死戰得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