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王府家宴(2 / 2)

聽得相王等人的分析,李璐這才明白了今天之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對於朝堂之上的險惡也有了一點初步的了解,才知道今天自己稀裏糊塗地經曆了怎麼的場麵,這時候才感到後怕,背上冷汗淋漓。

王府的侍從,早就準備好了酒宴,這時相王和史崇玄等人聊天,便有侍從魚貫而入,將酒菜不斷地添上。

而相王等人的話題,也漸漸地從今日道佛論戰,轉移到了論戰之前郎岌上諫的事情上。

驟然在相王府裏聽到郎岌的名字,李璐還是大吃了一驚,而後又聽到郎岌今日居然在弘文殿上參劾韋後和宗楚客,李璐更是驚得舌橋不下。

按照史書的記載,郎岌上諫原本應當在三月才發生的事情,沒想到現在居然提前了一個月。李璐原本還想著忙完道佛論戰之事,便要去尋那郎岌,好言相勸,讓他打消了麵聖的念頭。即使不能說服,盡量地能拖延了也行,畢竟六月間李隆基就會發動政變,隻要是穩住了郎岌,拖到那時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到時候韋後和宗楚客已經被誅殺,郎岌也就不用再冒死上書了。

可是誰知道人算究竟不如天算,李璐卻萬萬沒有料到,郎岌會選擇今日在弘文殿上麵聖,而且當著韋後和宗楚客的麵參劾他們,這不是成心找死又是什麼?

李璐正在為郎岌的冒失唏噓不已,相王和史崇玄他們,卻又說到了中宗盛怒,轟出郎岌的事情。臨淄王李隆基此時卻提出,郎岌乃一介草民,為何能夠混進戒備森嚴的弘文殿,確實是一件費解之事。

“不知臨淄王殿下可知,這薛崇簡是何人?”原來李璐卻又突然想起,上月燈節之時,在東市之上帶走郎岌的那個年輕公子,正是名叫薛崇簡。當時薛崇簡就鼓動郎岌要冒死上諫,而且看他的談吐和穿著,十有八九也是官家子弟,因此李璐猜測,此次郎岌能夠混進弘文殿去,多半會是這個薛崇簡幫的忙。

“薛崇簡?明立法師怎麼問起他來?”聽得李璐問出這個名字,李隆基也是一愣,與相王等人交換了個眼神之後,沒有正麵回答李璐的提問,卻反問起了李璐。

從李隆基等人的眼神中,李璐已經猜得出了他們肯定認識薛崇簡,而且剛才聽得議論,相王和李隆基對於郎岌也多有同情,於是李璐也不隱瞞,將上元燈節,在東市之上偶遇郎岌和薛崇簡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聽完李璐的話,眾人不知為何卻又沉默不語,就連史崇玄也低著頭一言不發,仿佛碰上了什麼棘手之事一樣。

“明立法師,郎岌之事暫且不說,本王倒有一個請求,還望明立法師能夠成全。”過了一會,相王卻起身對李璐說道。

“殿下言重了,但憑殿下吩咐,李璐一定竭盡全力。”雖然知道相王所請,坑定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兒,但李璐還是起身還禮,滿口地應了下來。

“好,明立法師爽快,那本王也就不繞圈子了。那薛崇簡鼓動郎岌之事,本王希望明立法師就此為止,不要再說與其他任何人。”相王輕捋著胡須,鄭重其事地說道。

“明立遵命,此事明立之前沒有向他人提起過,從今以後絕不說於任何人所知。”原來相王所求竟是這件小事,李璐雖然對相王為什麼這麼做,心裏有很大的疑慮,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滿口應承了下來。

“這也確實為難你了,不過這薛崇簡,卻是本王的親外甥,太平的兒子。皇親國戚妄論朝政,曆來都是要重罰的,薛崇簡針對的,又是他自己的親姑母,當今的皇後,所以此事,斷不得讓別人知道。”相王不無擔心的說道。

“至於郎岌之事,三郎你多費點心,去宮裏打聽一下,看現在情況如何,也算是為薛崇簡善後吧。”相王衝著李隆基交代道。

略微頓了一頓,相王又說道:“這件事情不要驚動你姑母了,若是郎岌還在他們手裏,動用一點關係,盡力地護得他周全吧。”相王向李隆基交代道。

“兒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