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收藏,求推薦。本書已經十三萬多字,精彩紛呈的情節已經逐漸展開,人品保證完本,請放心收藏。
“所謂消極,就是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意思。”李璐意識到了自己剛才嘴裏迸出來的幾個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可能聽不懂,於是先開口解釋了一下,然後才言歸正傳。
“要說佛教不思進取,其實根子就在你們的教義上,你們讓老百姓清心寡欲,這本身就是一種對人性的摧殘,對於江山社稷,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李璐打開了話匣子,就不管惠範和佛門的諸人會怎麼想,先要一口氣將自己話都說完了。
“清心寡欲,人沒有了欲,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也就變得不思進取。若是我大唐的子民全部都信奉了你佛教,都變成了不思進取之輩,那又何談國富民強,又何談四夷來賀呢?”李璐又進一步說道。
“一派胡言!”這時候的惠範禪師,麵對著李璐一波強過一波的攻勢,哪裏還能淡定得下來,再也顧不上什麼風度,直接打斷了李璐的話。
“我佛門清心寡欲,本是讓世人少點紛雜之心,一心向善,追求極樂之大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怎又會危害社稷呢?至於明立法師之言,人沒了欲,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惠範實在不明所以。”
“禪師且聽我道來,佛門講究無欲無求,四大皆空,清煩惱汙染之心,寡財色食名睡之欲,但卻可知,這人的**,卻正是社會前進與發展的動力之源。”
“古訓玩物喪誌,佛道儒三家皆有此訓,明立法師乃高人之徒,卻不知為何又有人欲一說?”惠範和尚也不甘示弱,一下子就扯上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對李璐展開攻訐。且不知惠範的這一說,表麵上看是拉上了儒釋道三家,但實際上這玩物喪誌的說法,卻是打擊了一大片。
尤其是這朝堂之上的勳貴和文武百官,聽得惠範說這玩物喪誌,一個個都麵紅耳赤起來,仿佛在打他們的臉一般,心裏對於惠範也多有腹誹。
惠範顯然是急於駁斥李璐,在語言上占得上風了,待得話已出口,感覺大殿之上眾人的麵色不對,臉色一變,又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剛想要改口,卻不妨李璐根本不給他這樣的機會,直接就搶過了話頭。
“玩物喪誌,乃說人欲有度,卻不是要滅人欲。”李璐接過話頭說道,“古往至今,正是因為有人欲之存在,才有理論學說之不斷進步,器物之不斷發展。滅人欲,苦心誌,違背人性,若是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豈能無?”李璐越說越激動,大有停不下來之勢,根本不給惠範插話的機會。
而那些勳貴百官,剛才聽完惠範玩物喪誌的論調,本來有些尷尬,這時候又聽得李璐為人欲辯解,個個聽來十分順耳,自然是支持李璐。就連韋後一黨的唐休璟、韋巨源等人,雖然明知韋後器重惠範,但這時也深感惠範真是不識大體,還是李璐的話聽起來更舒服。
惠範看著人心漸漸地被李璐所收買,心裏著急的要命,可是李璐的話卻一句趕著一句,根本就不給他留下辯解的機會。惠範幾次想直接打斷李璐的話,但這時和剛才的情況並不一樣,這時的李璐很得人心,若是貿然打斷,惠範擔心更會得罪了這些勳貴百官。
默不作聲也不好,打斷話頭也不是,倒把惠範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心裏追悔不及,為何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中了李璐的圈套,將自己擺到這些權貴們的對立麵呢?
“想那隋末亂世,狼煙四起,民不聊生,人之追求飲食,乃為生存,雖為糠菜,爭搶果腹。而現如今,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飲食的追求也大異於前,無肉不歡。若一味清心寡欲,不求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