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人已走,茶未涼(3 / 3)

旁邊的街坊婆婆癟著嘴巴,止住哭聲說:

“喬姐子是個有福氣的人嗬,沒病沒痛,沒個親人在身邊傷心,她眼睛一閉,象走親戚出了門一樣就走了!常言說得好喲,要前世積了大德,今世做了好事的人,才有這門子福氣喲,有福氣喲……”

郭柱國老人一直硬挺著腰杆,沒有流淚,沒有哭泣,沒有說話。他象座岩石雕的石像,像個失去了思維和情感的石頭人。

雲夢江子坐了一會,神誌清醒了,情緒安定了許多。她隨著和子走了出來,在堂屋裏跟銀須長者和鎮長、書記見過麵,她提出要求:

“鎮長先生,能允許我到我的中國朋友的墳頭上看看嗎?”

“當然可以,當然可以,”年輕鎮長、書記已經從常來常往的水香阿婆那兒,知道了日本友人的來曆,而且她又是由一位小鎮從未見過麵的省軍級幹部——郭老陪同而來,哪能不同意她去掃墓呢?他倆異口同聲地答複以後,交換了一下眼色,由鎮長出麵說:

“喬阿婆的墓地就在小鎮南麵的山頭上,很近。聽說外賓和郭老等人還沒吃中飯,我們已經安排人去鎮委準備去了,是不是請貴賓和郭老吃了飯再去呢?”

“不了,有飯也吃不下,還是先去掃墓吧。”雲夢江子轉對和子小姐說,“和子,你請鎮長先生幫忙,去給我準備花圈,鞭炮吧……”

兩位日本貴賓和一位省軍級幹部要去飛鏢喬姐基地上敬獻花圈的消息,立即在桔市鎮轟動開了。下午四點多鍾,日頭已經隱入了西天薄薄的雲層,人們看到鎮委的領導和幹部抬著兩個大花圈走在前麵,後麵跟著兩位日本婦女,還有一位很有大首長氣派的白發老人,一位常來喬姐家的嶽陽阿婆,默默地朝南街走去。於是全鎮所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從各自的家裏,店鋪裏,機關學校裏走了出來,跟隨著那默默的隊伍,朝南街走去。前麵的鞭炮響了,後麵的鞭炮響了,中間的鞭炮也響了,滿街筒子都是鞭炮的響聲,都是紙屑橫飛,落英繽紛。

不斷線的鞭炮響出南街,長長的隊伍沿著一條鄉村大道,朝高不過兩百米的南山走去。南山坡上,長滿了整整齊齊的杉木林,一行行全都有小水桶粗,有兩層樓房高。年輕的鎮長告訴客人們說,這些杉樹,是在全國動亂,外地年輕人都熱衷於武鬥的年代,由喬阿婆在武術訓練之餘,帶領她的四五百門徒,逐年栽種起來的。現在樹木成林了,成材了,喬阿婆卻離開我們走了……

在綠蔭蔽日的南山山頂的緩坡處,有一座麵向小鎮的新墳。墳堆跟普通冥者的一般大小,僅多了一道用黃土修築的很高很有氣派的墓圍,墓圍外邊移植了半圈小杉樹,墓圍正中豎立著一塊高大的青石墓碑,上麵鏨刻著一行大字:

抗日民族英雄

桔市鎮的慈母飛鏢喬姐之墓

下麵落款是:“桔市鎮全體子孫共立”

雲夢江子和郭柱國的花圈,分擱在墓碑兩旁。江子獻的花圈的素帶上寫著:

中國姐姐飛鏢喬姐千古

日本妹妹雲夢江子敬奠

郭老的則顯得缺乏文采和激情,寫的是:

愛妻喬葳同誌永垂不朽

丈夫郭柱國挽

兩個花圈,都引起小鎮的人們好一陣議論,特別是那個省軍級老幹部郭柱國,竟然是喬阿婆的丈夫,這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