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前三國征戰之高句麗篇(一)(3 / 3)

在政治上,他受東晉官爵,以晉臣自居,從而獲得了中原漢人的支持,上百萬難民為了躲避戰亂,逃往遼東投奔慕容氏,大大增強了他的實力。同時大批士人的投靠,也使得慕容氏能夠在不長的時間裏由部落發展為國家。

前燕有了一定國力,自然想要圖謀中原,但背後的高句麗卻成了心腹之患,從慕容廆的時代雙方就為了爭奪遼東摩擦不斷。高句麗多次單獨或聯合東北其他勢力攻打慕容氏,但不知是高句麗軍太不經打還是慕容廆太能打,幾乎仗仗都是高句麗大敗虧輸,反而讓慕容廆把戰火燒到了自己家裏。

公元293年八月,慕容廆率軍攻入高句麗,烽上王兵敗,狼狽奔逃,慕容軍窮追不舍,最後烽上王依靠手下率五百騎死戰,終於獲救。過了三年,也就是公元296年,慕容廆又打了進來。不得不說慕容家有個很變態的癖好,就是喜歡挖人家的祖墳,這次進攻,慕容廆把烽上王的老爹西川王的陵墓給挖了,把高句麗人氣得咬牙切齒,時刻想著報複。

幾年後,高句麗占據樂浪郡和帶方郡,國力大為增強。正好晉東夷校尉崔毖聯絡各方勢力討伐慕容氏。高句麗人一聽,頓時新仇舊恨湧上心頭,頭腦一熱也來參一腳。

公元318年,高句麗和鮮卑的宇文、段氏兩部結盟,共同進攻慕容廆。麵對聲勢浩大的聯軍,久經沙場的慕容廆胸有成竹,他分析說:這些人聽信讒言,為了一時的利益來攻打我,其實都是烏合之眾。別看他們人多,可是沒有統一的指揮,互相之間誰也不服誰,別看他們來勢洶洶,並不可怕。當然他們的軍隊剛剛聯合在一起,還是很有戰鬥力的,所以我們並不能輕敵。如果我們現然就冒然迎戰,那就正中他們的下懷;如果我們堅守不戰,時間長了,他們肯定會彼此猜疑,一則懷疑我們會和崔毖重歸於好,二則三國自己也會彼此懷疑與我們有私下勾結的,隻要拖下去,就必然能輕易取勝。

麵對三國的大舉進攻,慕容廆堅守棘城,閉門不戰,並使出離間計。他首先派遣使臣運送牛酒犒勞宇文氏,故意宣揚崔毖已經派人來議和。三國之間本來就各懷鬼胎,高句麗和段氏聽到這些傳聞後,以為宇文氏與慕容氏有什麼暗中勾當,當即引兵而歸,宇文氏獨木難支,不久兵敗。慕容廆還借機討滅了崔毖,從此獨霸遼東。

[再遭橫禍]

慕容廆死後,慕容皝繼承了他的位子。慕容皝也是一代英主,在棘城之戰中大破盤踞中原的趙國,頓時雄心勃勃,想要進取中原。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給老冤家高句麗一個狠狠的教訓,免得它到時候跳出來搗亂。

東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慕容皝發兵討伐高句麗。當時,從遼東通向高句麗有南、北兩道,南路險狹,北路平闊。於是建威將軍慕容翰建議佯攻北路,以精銳出南道行險直搗丸都。慕容皝也是個膽大包天的主,因為在軍力上並不占太大的優勢,這個行險的方案就此確定。於是慕容皝親率四萬勁兵,突襲南道。而派而長史王寓等率兵一萬五千作為偏師從北道進攻。

此時的高句麗國王是第十六代故國原王高釗,也很有本事,但在軍事上就遠不如慕容家族了。這次戰爭中,他在臨敵判斷上出現重大失誤,認為慕容氏的主力會從北線的大路進攻,所以派他弟弟把五萬主力部隊都布置在北線,自己隻帶了一些老弱殘兵守在南線小路。他認為就算燕軍從小路進來了,高句麗軍隊隻要把小路一堵,慕容家的軍隊就會因為斷糧,不戰而敗了。

不料,慕容翰的大軍恰恰是從南線小路發起主攻的,雙方在木底發生大戰,作為慕容氏南道突襲部隊,前鋒的除了慕容皝的庶兄、當時聲名赫赫的猛將慕容翰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大人物慕容霸。慕容霸這個名字已經是霸氣四溢,可是這個人後來還有個更加威震天下的名字——“慕容垂”。慕容垂在和其兄弟慕容恪擊宇文別部之時,年僅十三歲,就勇冠三軍,開始嶄露頭角,此時作為先鋒,更是銳不可當。狹路相逢勇者勝,高句麗的嬴弱之軍如何抵擋得住慕容家的虎狼精兵?更何況還有當世的幾個猛將領軍。高句麗軍拚死抵抗依舊不敵,其大將被斬殺。慕容軍乘勝殺入丸都山城,故國原王單騎隻身逃走

此戰,高句麗遭到毀滅性打擊,高句麗國王高釗的父親(美川王)的屍體又很變態地被燕軍從墳墓裏挖了出來,高釗的母親、妻子以及五萬多男女俘虜,還有不清的金銀財寶全部被慕容皝掠走。然後還一把火將丸都山城燒了個精光。麵對作為人質的母親、妻子以及父親的棺材,已經在路上設壘的高釗也隻好放棄了堵截燕軍的打算,放他們凱旋回國。

第二年,高釗遣使向慕容皝稱臣納貢,又送了許多金銀財寶,才將他老爸的屍體贖了回來,老娘還被扣著當人質。戰後,高句麗辛辛苦苦地重新修好了被燒毀的都城,可是搬進去不到四個月,慕容皝的軍隊再次光臨了丸都城,又是一把火毀了這個城市,故國原王高釗從此徹底斷了爭霸中原的念頭,被迫搬離了當了300多年首都的丸都山城,帶著族人南遷到了朝鮮半島,定都平壤,完全放棄了鴨綠江以北的土地,徹底成為中國的境外政權。

但有這個教訓對高句麗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不到一百年後,強大如慕容家族者也煙消雲散,而高句麗卻在荒涼貧瘠的朝鮮半島上成功地繁衍了下去,一直等到了複興的機會。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聖人早有明訓,是耶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