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利用他人之長,借用朋友之力(1 / 1)

俗話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橋。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鋼,也打不了幾個毛釘。一個涉入社會生活的人,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個沒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須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也必須這樣。不過,“他人”隻是一個泛泛的概念,有些不著邊際,而且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關係很一般的人,他們大多都不能實際地幫助你,具體地幫助你。“他人”中隻有一種人能夠實際地幫助你,具體地幫助你,那就是——朋友。這些貼近你的親朋好友,總是給你各種各樣的幫助。你遇有危難時,總是他們幫你排憂解難,幫你渡過危急關頭。或者當你吉星高照時,也是他們為你抬轎唱喏。朋友,是一個特定的圈子。圈子雖小,作用卻難以估測。

利用不是一個醜惡的東西,而是各取所需。一個人,無論在工業、事業、愛情和消閑哪方麵,都離不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為各人的能力有局限,以及人際關係所不同,而必須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這樣,動物們相互利用,以有利於捕獵、取暖和生殖。獸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這種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秩序和習慣,以享受最大的優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輕的雌性等等。而耍單的動物,被淘汰者居多,無論其多麼凶猛強悍。如老虎、獅子、獨狼等等。群居動物(相互利用了對方的長處和力量,哪怕是極微弱的力量)則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螞蟻、蜜蜂、家雞等。

就社會和自然狀況來看,孤單的,鬥不贏拉幫結派的。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或她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和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

借朋友之力,使用他人為自己服務,以讓自己能夠高居人上,這是一個人很難能可貴的地方。尤其對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更要多方巧借。黃巾亂世之中,劉關張邂逅相逢,桃園結義,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以後三分天下,西蜀稱帝。劉備始為皇帝,關張也成開國元勳,西蜀重臣。回頭看看,劉關張結義之時,三人均是下層草民。劉備雖是漢室皇親,卻落得流浪街市,販席為生。張飛隻是一個屠夫,粗人。關羽殺人在逃,無處立身。三人結義後,彼此借重,相得益彰。董卓之亂時,呂布梟雄。劉關張大戰呂布,卻隻打成平手。可見呂布何等英雄。但呂布匹夫無助,枉自豪勇,最終被曹操所殺。而劉關張卻在三國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勢,最終立國樹勳。這是借朋友之力的一個典型例子。西漢劉邦,也是一個善借朋友、他人之力者。劉邦出身低微,學無所長。文不能著書立說,武不能揮刀舞槍,但劉邦天生豪爽,善用他人,膽識無雙。早年窮困莫名時,他身無分文,卻敢獨坐上賓。押送囚徒時,居然敢私違王法,縱囚逃散。以後斬白蛇起義,雲集四方豪傑,無論哪種背景的人或敵方的人,最後都為他所用。如韓信、彭越、英布,這些威鎮天下的悍將英雄,原先都是他的死敵項羽手下的人。至於劉邦身邊的謀臣武將,如蕭何、曹參、樊噲、張良等,都是他早期小圈子裏的人,蕭何、曹參、樊噲更是劉邦的家鄉故鄰,親戚六眷。他們在劉邦楚漢爭戰中,勞苦功高,最終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也可以說劉邦利用他們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業。

不僅帝王將相需要借他人之力(帝輦雖高,卻須將帥墊托),就是平民百姓也離不開個三朋四友,這樣,平時有個三長兩短,緊急偶然,也有幾個說話的、幫襯的,遇事方能應付。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好漢也離不開幫手,籬笆要站穩,離不開幾個樁。這都是在講利用他人之長,借用朋友之力。

朋友應該相得益彰,彼此借重,不要成為閑散朋友,隻為無聊和打發時光。更不要狐朋狗友,沆瀣一氣,相互為惡,那就既害人又害己,失去用人之長、彼此有益的初衷了。

朋友之間,互為己用,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有微妙之處,不細心地維護,斷無收獲可言。這要多從對方的利益、性情和人際關係等方麵出發,將心比心,善結人緣。不要忘記,朋友也是人,跟你一樣,也有自己的私心和打算,你要小心待之,弄不好,反目成仇,那就麻煩了。這些來自你身邊的敵害,更容易拆你的台,並且更為致命。因此,對朋友關係,更要慎重和多有心思。因為你很可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能不格外謹慎。

中國有個寓言:狐假虎威。狐狸把老虎帶到森林裏轉了一圈,把大大小小的野獸都嚇跑了。不知道狐狸和老虎算不算朋友?但是狐狸把老虎的威風卻實實在在地借用了。你會借用朋友之力嗎?你會借助他人的優勢嗎?尤其當你能力有限時,你知道巧借身旁之物嗎?問問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