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借他人力量,成自己目的(1 / 1)

一種客觀存在的外在力量,乍看起來,對於自己是一種現實的威脅,是一種不利因素。但是若能施巧借功,這種威脅之力正可以成為我揚帆之風,使不利變成了有利,他力變成了己力,何樂而不為。所以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精於借助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目的者,大有人在,而且屢試不衰。

胡雪岩攀貴而發家的故事便很說明問題。胡雪岩是清代著名的大商人,名光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於1823年,1885年病故。他出身貧困,後經商致富,並與洋務派官僚左宗棠相交,得以為官。由於屢建功勳,被皇帝賞給頭品頂戴,穿黃馬褂。但他並未放棄經商,始終保持亦官亦商的身份,人稱“紅頂商人”。

胡雪岩小時,家中貧窮,無力送他去私塾讀書,他便在家自學,慢慢地粗通文墨。後經親戚推薦,到杭州阜康錢莊當學徒。三年滿師後,被升為錢莊跑街。所謂跑街,即為錢莊招攬生意和討要債款者。當時的杭州,有很多候補、捐班的官吏。他們花錢捐了官,就等著有空缺時外放做知縣、知府一類的實職官員。由於花了很多錢捐官,在候補期間,他們中許多人麗手空空,隻能向錢莊借貸度日;即使補了缺,上行時打點也需要錢,還得向錢莊借。胡雪岩充當錢莊跑街,主要就是招攬這批人的生意以及督催他們到期還錢。這是一個不好幹的苦差事,想做得圓滿,還需處處小心,笑臉相陪,軟不行1日寸還得來點硬的,軟硬兼施。胡雪岩以他堅強的毅力挺了下來,並逐漸鍛煉得機敏、潑辣,善於投機,留給他人的印象則是慷慨好義,能濟人急難,所以贏得了人們的信任。這一切都為他後來的發跡打下了基矗

關於胡雪岩的發跡致富,有種種傳說,比較流行的是說他曾借錢助人,受助者後來為報恩又支持他開錢莊,以至發跡。至於他所助之人,一說為王有齡,一說為湘軍的一個營官。王有齡是當時的浙江巡撫,年輕時因父親去世,曾貧困潦倒,流落杭州。一天他遇到正跑街的胡雪岩,胡見他氣度不凡,不像沒出息的人,便詢問他為何這般落魄。王將自己的處境對胡講了,胡表示願助一臂之力,可送他進京謀官,遂將剛為錢莊收上來的一筆500兩銀子借給他,他不願接受,怕胡回去後會受老板責罰。胡表示沒關係,有什麼風險自己一人承當。王千恩萬謝地拿了錢北上,終於找到有權有勢的故交,當上了浙江糧台總辦。王得官職後便去找胡雪岩,將以前所借的銀子加上利息奉還,一再致謝,又讓他辭了跑街工作,支持他自辦錢莊。幾年後,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又保薦胡雪岩接任糧台,使胡成了掌管浙江糧食的最高官員。胡本有經商才能,錢莊已經營得很紅火,加之掌管糧食,其事業就更興旺了,相繼開設了不少店鋪,並與外商做生意,手頭周轉之錢常以千萬兩計,終成為富甲杭州的大商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湘軍的一個軍官到胡雪岩所在的錢莊借貸銀2000兩。當時老板不在,胡雪岩自作主張借給了他。老板回來後知此事大怒,將其趕出店門。不久軍官來還錢,在路上遇到已失業的胡雪岩,見他似乎很窮困,問明原因,知是為自己借錢事所至,深覺過意不去,便請他去軍營,供以鮮衣美食,並把自己暴得的10萬兩白銀交給他去開錢莊,後又輾轉把他引薦給浙江巡撫王有齡。由於王的扶持,胡雪岩從而漸漸致富。

不管哪種說法,都能看出胡雪岩之發跡與王有齡密切有關。正是受知於王有齡,他才有了官府做經商的靠山,故能事事順遂。自然,王有齡對胡傾心倚重,也在於他自有讓人信賴的品質和能力,而且是一般商人所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