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趙國的趙惠文王因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上立了大功,便拜藺相如為上卿。這樣,藺相如的地位就在身經百戰的老將廉頗之上了。廉頗對此很不服氣,他覺得自己出生入死,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藺相如隻不過憑著一張嘴,地位就超過了自己。於是,他憤憤不平地對人揚言說:“如果我再遇上藺相如,一定要當麵羞辱他一番。”
有人把廉頗的話傳給藺相如。藺相如以大局為重,盡量避免與廉頗碰麵。有一次,藺相如和一些手下人一起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過來,就趕緊命車夫把車子趕開,以躲避廉頗。後來又遇到廉頗幾次,他都是這樣做的。對此,廉頗感到很得意,而藺相如的手下人卻對藺相如很不滿。他們覺得藺相如害怕廉頗,自己跟這樣的主人在一起太窩囊,便紛紛找藺相如發牢騷,並提出辭職。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是廉頗厲害還是秦王厲害?”手下人回答說:“自然是秦王厲害了。”藺相如說:“既然是秦王厲害,那麼,我敢當麵斥責他,這難道不是有膽量的表現嗎?我怎麼會害怕廉頗呢?我之所以采取回避廉頗的做法,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來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們二人在。如果我們二人互相爭鬥,必然兩敗俱傷,給秦國以可乘之機。我回避廉頗,是忍受恥辱而以國家利益為重。”
不久,藺相如的話也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被藺相如的高風亮節所感動,覺得自己的做法太過分,太丟人,到藺相如的府上去請罪。藺相如見廉頗能屈尊前來,連忙跪下迎接,二人在推心置腹地交談了一番後,結成了生死之交。
藺相如能夠贏得廉頗的友誼,完全是由於他有一顆愛國之心和以大局為重的思想。
這段忍辱顧全的故事。成為流傳百世的佳話。古人是很注意修身的,像這樣以寬容大度冰釋前嫌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下麵再講一個班超的事例。
班超一行在西域聯絡了很多國家與漢朝和好,但龜茲恃強不從。
班超便去結交烏孫國。烏孫國王派使者到長安來訪問,受到漢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別返回,漢章帝派衛侯李邑攜帶不少禮品同行護送。
李邑等人經天山南麓來到於闐,傳來龜茲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進,於是上書朝廷,中傷班超隻顧在外享福,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還說班超聯絡烏孫,牽製龜茲的計劃根本行不通。
班超知道了李邑從中作梗,歎息說:“我不是曾參,被人家說了壞話,恐怕難免見疑。”他便給朝廷上書申明情由。
漢文帝相信班超的忠誠,下詔責備李邑說:“即使班超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難道跟隨他的一千人都不想回家嗎?”詔書命令李邑與班超會合,並受班超的節製。漢文帝義詔令班超收留李邑,與他共事。
李邑接到詔書,無可奈何地去疏勒見了班超。
班超不計前嫌,很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別人護送烏孫的使者回國,還勸烏孫王派王子去洛陽朝見漢帝。烏孫國王子啟程時,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有人對班超說:“過去李邑毀謗將軍,破壞將軍的名譽。這時正可以奉詔把他留下,另派別人執行護送任務,您怎麼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說:“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話,那就氣量太小了。正因為他曾經說過我的壞話,所以讓他回去。隻要一心為朝廷出力,就不怕別人說壞話。如果為了自己一時痛快,公報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為。”
李邑知道後,對班超十分感激,從此再也不誹謗他人。
由此看來,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寬容不失為一劑利人利己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