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給他人留有餘地(1 / 1)

做人,其實就是做“人情”,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難逃一個“情”字,這不僅是做人的需要,也是做事的需要。做人要有人情味,不要因無關痛癢的小事而耿耿於懷。善於體諒別人,才是與人為善的根本。而且,給他人留點餘地,也是給自己留條路。

做人有人情味,凡事留點餘地,才能退可守進可攻。而那些把話說滿,把事做絕,不留餘地的人,結果極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這樣的做法在辦事中是極為錯誤的。

小王與同事發生了小矛盾,本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她卻對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誰也不認識誰……”

這件事情發生後,小王果然如自己說的那樣做了,即便同事有意與她和好,甚至發信息請她吃飯,小王也是置之不理,一副拒人千裏之外的模樣。後來。同事也就不再做這方麵的努力了,兩個人雖然在一個辦公室工作,但形同陌路。

半年後,小王的同事成為她的上司,她再想回頭已經沒有餘地,隻好辭職走人。

在這裏,如果小王當初接受了同事的好意,表現得再有點人情味,也許就不會有後來不好收場的結局。

隨著社會商品化趨勢的逐漸加劇,人情味兒顯得更加珍貴。然而,古往今來的任何時候,做人都需要留有回旋餘地,不僅要給自己留餘地,還要給他人留餘地,才能讓腳下的路越走越寬。

戰國時期,孟嚐君曾經擔任齊國的宰相,在各國聲望都很高。他家中養了許多食客,其中有一位食客與孟嚐君的小妾私通,有人將這事報告給了孟嚐君,說:“身為人家的食客,暗中卻和主人的妾私通,實在是太不應該了,理當將他處死。”孟嚐君聽後。隻是淡淡地說了句:“喜愛美女是人之常情,不必再提了。”

一年後,孟嚐君召來那位食客,對他說:“你在我門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到現在還沒有適當的職位給你,我心裏十分不安。衛國國君和我私交非常好,我推薦你去衛國做官吧。”

於是,這位食客來到了衛國,受到衛君的賞識和重用。後來,齊國和衛國關係惡化。衛國國君想聯合各國攻打齊國。此人對衛君說:“臣之所以能到衛國來,全賴孟嚐君不計前嫌,將臣推薦給大王。臣聽說齊、衛兩國的先王曾經相互約定,將來子孫之間絕不彼此攻伐,而陛下您卻想聯合其他國家去’攻打齊國,這不僅違背了先王的盟約,同時也辜負了孟嚐君的情誼。請陛下打消攻打齊國的念頭吧。否則,我寧願死在大王麵前。”衛君聽後,佩服他的仁義,於是打消了攻打齊國的念頭。齊國的人聽後讚頌道:“孟嚐君實在是善治政事,竟然使齊國轉危為安。”

孟嚐君正是給這位本不可原諒的食客留了一點餘地,沒有因他一時的過失而斤斤計較,所以才收服了人心,最後使齊國轉危為安,避免了戰亂,保存了實力。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說話做事不給他人留餘地,以為掌握了主動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樣的做法表麵上是贏得了一時的得意,一時的心理平衡,卻不知給自己的未來留下了隱患。因為,幾乎每個人受到排擠後,都會產生一種報複心理。你打壓了別人,實際上就是為自己樹敵,這樣做的後果,肯定是敵人越來越多,路越來越窄。

當一個人有了實力,或是抓住了對方的把柄,完全有能力打倒對方時,如果有點人情味,恰當地利用手中的優勢,給他人留點餘地,求得他人的信任與感激,再進一步通過其他方式來增進彼此的感情,那麼就不但排除了樹敵的可能性,而且多了一個可信賴的朋友。天長日久,你會發現,你的朋友越來越多,做人與做事都變得容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