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2 / 2)

麵對貧困、饑餓、寒冷,宋濂不以為意不以為苦,所追求的是成大業,努力向學。到20歲,宋濂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向賢達之士學習,常常跑到幾百裏以外的地方,去找自己同鄉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輩虛心學習。有一位同鄉位尊名旺,他那裏的名人來往的很多,名氣也很大,有不少人趕來他那裏學習,他的言辭和語氣很傲慢,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宋濂就侍立在他旁邊,手拿著儒家經典向他請教。俯下身子,側耳細聽,惟恐落下什麼沒有聽明白。有時候這位名氣很大的同鄉,對宋濂提出的問題不耐煩了,大聲叱責宋濂,宋濂則更加恭敬,禮節愈加地周到,連一句話也不敢說。看到老師高興的時候,又去向他虛心請教。他還自謙說:“我雖然很愚笨,但也學到了許多東西。”

後來宋濂覺得這樣學習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到學館裏拜師學習。一個人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從家裏出來,走在深山丈穀之中,寒冬的大風,吹得他東倒西歪,數尺深的犬雪,把腳下的皮膚都凍裂了,鮮血直流,也沒有知覺。等到了學館,人幾乎凍死,四肢僵硬得不能動彈,學館中的仆人拿著熱水把他全身慢慢地擦熱,用被子蓋好,很長時間以後,他才有了知覺,暖和過來。

為了求學,宋濂住在旅館之中,一天隻吃兩頓飯,什麼新鮮的菜、美味的魚肉都沒有,生活十分艱辛。和宋濂一起學習的同學們一個個衣服華麗,戴著有紅色帽纓鑲有珠寶的帽子,腰裏佩著玉環,左邊佩著寶刀,右側戴著香袋,光彩奪目,像神仙下凡一樣。但是宋濂不以為那是什麼快樂,絲毫也沒有羨慕他們,而是穿著自己樸素無華的衣服,不以為低人一等,不卑不亢,照樣刻苦學習,因為學問中有許多足以讓他快樂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根本沒有把吃的不如人、住的不如人、穿的不如人這種表麵上的苦當回事。

正是宋濂能忍受窮苦,自得其樂、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宋濂的那些同學,一個個生活得很快樂,但是又有幾人名留青史呢?

有抱負的人誌在天下,他們必須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並在吃這種苦時心趣仍然保持著快樂,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