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倭寇來襲(上)(1 / 2)

(今天有事,先放一章,晚上還有一章)

七月十五日,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祭奠自己的祖先。

周府之中,煙霧繚繞,如同仙境一般。

周家的祭祖是在周氏的祠堂進行的,所有的周氏子弟,都出現在祠堂之中。除了朱桓玉,因為他也要祭奠自己的父母祖輩。雖然不知,遠在五百年後的他們,是否能感受到這些心意。但是思緒,還是延綿不絕的在心中纏繞。

放爆竹,擊缶,點酒,點菜,點茶,上香,燒紙,祭拜。

朱桓玉一絲不苟的進行著,明知道這些父母和祖輩都不可能感受到,可是為了心中的那一絲懷念,他還是做了。

擊缶是為了召喚那些祖先的魂魄歸來,點酒那些就不用說了,招待祖先的亡魂。最後的跪拜,朱桓玉更是長伏不起。眼淚不自覺的流了出來,他畢竟還隻是個十五歲孩子,今年剛剛高中二年級而已。還是一個需要嗬護的少年,隻身來到這陌生的年代,舉目無親。使得他,更加的思念起自己的父母來了。

中國有句古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大家還沉寂在緬懷祖先的悲痛之中的時候,幾隻豺狼分隊進入了湘鄉縣。

明朝中後期,倭寇一直是明朝最大的隱患。

朱桓玉實在是搞不清楚,區區數百人的倭寇,是如何長驅直入,殺入中國的腹地,然後從容的退去的。可是今天,他見識到了。

倭寇的來源,是因為日本國內戰亂不休,一些戰敗失意的日本貴族,流浪武士組成的強盜團夥。他們乘著海船,來到大明,屠戮百姓,掠奪財務,無惡不作。他們所經之地,往往雞犬不留,寸草不生。

他們是一群遭瘟的畜生,是該死的人渣。可是他們十分的靈活,大明如此之大,他們來無影去無蹤,很難捕捉到他們的行蹤。這才造就了倭寇的囂張氣焰,知道戚繼光出現,才徹底打怕了倭寇。

可是到了後來,戚繼光死了,戚家軍的二代都調到東北去了之後。這些倭寇又開始在中國的沿海肆掠了!

朱桓玉來到大明之後,就知道原因了。明朝的戶籍製度,這就是罪魁禍首。

朱元璋的本意也許是好的,戶籍製度一出。百姓一生下來就知道誰該幹嘛,直接了當,不用走彎路。

可是他不知道,他錯了,錯得很離譜!

誰規定,父親是個當兵的兒子就一定是個當兵的料。父親是個鐵匠,兒子就一定要打鐵?

如此一來,造就了大明朝明明傭兵百萬,卻連一隻能夠戰鬥的戶籍軍隊都沒有。整個大明朝,唯一比較能打的幾支部隊,都是私軍,也就是所謂的家丁兵。

順風還能搖旗呐喊助威,一旦逆風,甚至是均勢,這些戶籍兵就稱為了戰場上第一個崩潰的陣營。這就是看似風光的大明,隱藏的最大的危機。

聽到倭寇入侵的消息,縣令、縣丞第一時間就將整個湘鄉縣的戰鬥人員,集合了起來。

第二天的縣衙的校場之上,數百人在此集結。

“劉師爺,這倭寇有多少人啊?”

校場之上,朱桓玉看著正在前麵鼓舞士氣的縣令,偷偷的在後邊朝劉師爺問道。

“這個數!”劉師爺伸出了三個指頭。

“三百人?”

劉師爺搖了搖頭,客氣的說道:“要是有三百人,那就不是我們能麵對的。要知道倭寇可凶著呢,他們不是人,是野獸,嗜血的野獸。雖然我是大明的百姓,也不得不說,我們的兵和他們的兵,差太遠了。江浙地區一般要十個人,才能打一個,還不一定贏。不過我們湘鄉縣的人,可不是江浙地區的那些軟蛋。不過想要打贏這些倭寇,也需要兩三倍的兵力。這還是在士氣如虹的情況下!畢竟,我們的這些兵,與其說是兵,還不如說是百姓呢!”

劉師爺搖著頭說道,看來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戶籍製度的弊端。可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畢竟人家朱元璋朱棣沒說,後麵的這些皇帝,誰敢改啊!

三十人的倭寇,場下可是有三百多人的大明兵,可是朱桓玉卻沒有一絲的安全感。

是的,湖南人是霸得蠻,湘鄉人更是走出了湘軍,這樣舉世無雙的軍隊。

可是你看看,眼前這些是什麼人!

瞧瞧,那個瘦小的黃三。如果用潘長江的話來說,‘濃縮就是精華’成立的話。他整個就是一個精華,簡直不要太精華了!

還有那個,歐陽簇,前幾天還在喝藥呢。你看他站在那裏,還在咳嗽呢。

擂台的前麵,除了縣令李沂,縣丞韓範之外,還有三個身穿飛魚服的人。朱桓玉雖然不曾與其打過交道,甚至要不是倭寇來襲,他甚至都忘了,大明朝還有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