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什麼都舍得,該放手時就放手(1)(3 / 3)

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放不開手腳,不能做到忘我。一個演員在演戲的時候應該很投入,而絕對不應分心。那些不投入的人,往往會有太多的顧慮,這樣是沒有辦法演好戲的。

陽光心態:

人在得失心重的時候不妨問一下自己,得到了又怎麼樣?失去了又怎麼樣?如果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心態自然會平和起來。

★如果該放手時不放手,就不會成功

有一個國王,他晚上做了個夢,夢見神人告訴他一句話,說隻要記住這句話,就能夠得到一輩子的幸福。然而醒後,國王竟然忘記了那句話。國王絞盡腦汁都沒有想起來,於是問大臣,有沒有一句話,聽了以後會讓人得到一輩子的幸福。大臣都搖頭,好像沒有。國王求一句箴言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過了三個月,一個已經告老還鄉的老臣求見國王,他對國王說他知道那句話,不過還請國王先給他一個戒指,他打算把那句話刻在戒指上。國王於是給了他一個戒指。兩天後,老臣把戒指還給了國王。國王一看,戒指上赫然刻著“一切都會過去”六個字。國王頓時想起,這正是夢中神人說的話。

一切都會過去。請永遠記住,每天都應該有一個新的開始,都應該有個積極的心態。千萬不要讓即成的事實成為一種包袱,既不要因為種種遭遇而垂頭喪氣不思進取,也不要因為過去的種種榮耀和成就而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人需要清空自己心中的一些沉澱,這些東西隻會成為自己成長路程中的包袱,該放手時且放手。

很多東西,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放手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對於榮譽,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榮譽是努力的副產品,其實在努力的過程中,人們已經體驗到了成功。

有一對父子做瓷娃娃去賣。父親做的瓷娃娃每個能賣五元錢,兒子剛開始做的時候,每個瓷娃娃隻能賣一元錢,後來兒子很是努力,加上父親總是鞭策他,他的瓷娃娃越做越好,很快就賣到了五元錢。到這個時候,兒子仍然沒有放鬆努力,繼續堅持,最後一個賣到了十元錢。兒子有些誌得意滿了,父親狠狠批評了兒子。兒子很不服氣,對父親說:“我的瓷娃娃一個能賣十元錢,而你的隻能賣五元錢,你有什麼資格批評我?”父親一聽,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以後你的瓷娃娃永遠都隻能賣十元錢了。”最後結果果然如此。父親年輕的時候也跟兒子一樣,因為他的父親的瓷娃娃隻能賣三元錢,等到自己做到五元錢的時候就誌得意滿了,所以賣了一輩子五元錢的瓷娃娃。

人難免有很多得意與失意。得意不必狂喜,失意不必傷悲。得意的時候應該想到會有失意,而失意的時候更應該明白成功或許就在這失意中。對於偉人和凡人而言,過去的都已經成為過去,在新的起點上,要取得成就,就必須有一種成功者的心態,而且不要將過去的經曆當成包袱背在身上。

陽光心態:

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將自己清零,都要學會從心態上重新開始,在新的起跑線上,有動力,沒有包袱,最後才能獲得成功。

★如果糾纏住後悔不放,則愚蠢至極

令人後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經常出現。許多事情做了後悔,不做也後悔;許多人遇到了要後悔,錯過了更後悔;許多話說出來後悔,說不出來也後悔……人的遺憾與後悔情緒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正像苦難伴隨生命的始終一樣,遺憾與悔恨也與生命同在。

從昨天的風雨裏走過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黴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被抹掉的。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可這隻能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後,有後悔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後悔”,我們才會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

但是,如果你糾纏住後悔不放,或羞愧萬分、一蹶不振,或自慚形穢、自暴自棄,那麼我們的這種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舉了。

美國一位教師曾用一很形象的事例來教育學生擺脫徒然無益的悔恨,在課堂上她將一隻裝滿牛奶的瓶子朝地上猛摔下去,瓶子破碎了,牛奶流了滿地。她告訴學生:“你們可能對這瓶牛奶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已經無法使這瓶牛奶恢複原樣了。因此,在你們今後的生活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摔破了的牛奶瓶。”這位教師道出了一個生活哲理:如果明知錯誤已經形成,而且無可挽回,卻偏要去挽回,這樣做是徒勞無益的。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過去的事已經過去,過去的事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