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什麼都舍得,該放手時就放手(1)(2 / 3)

一個人的得失心不要太重了,太重了會影響自己的成長。人生沒有失敗,也很少會有後悔,唯一後悔的是自己用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計較得失了。

30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想要離開故鄉,去創造自己的前途。根據鄉裏的規矩,他動身的第一站應該去拜訪本族的族長,以便求得指點。當這個年輕人去見族長時,族長正在練字。當族長聽說他想離開故鄉去外地闖蕩闖蕩,想了想,就立即揮毫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後望著年輕人說:“其實人這一生的秘訣沒有什麼,隻有六個字,今天我可以先告訴你三個,我想這三個字已經夠你半生受用了。”

30年過去了,當初離家的那個年輕人已經到了中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有了許多傷心事。此時他特意回到了家鄉,去見那個族長。很快他來到了族長家,不過不幸的是,族長在幾年前就已經去世了。然而族長的家人卻取出一個封信給這個人,對他說這是族長留給他的東西。這個時候,還鄉的遊子才想起來30年前他還有一半的人生秘訣沒有聽到,打開信一看,裏麵赫然又是三個大字:不要悔。

不要怕,不要悔,這是對人生比較深刻的體會。人生沒有失敗,所以不要去害怕什麼。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樣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有了這種感悟,就不要再擔心以後會發生什麼。人生是沒有失敗的,人最終都會取得成功。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不論曾經是否傷害了別人,或者是否做錯了事情,都要告誡自己不要後悔。傷害過別人,想一個辦法給別人以補償;做錯了事情,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才能進步。在將來的日子裏才能夠獲得非比尋常的成就。

陽光心態:

這個世界雖不是完美的,可它還是很美好的,雖然它有時會不公平,付出得不到回報,但是它也是公平的,我們不付出就想要有回報是不可能的,隻要我們付出了真心,就有可能得到回報,幸福隻屬於真誠善良的人,這個世界要求我們的不多,而我們對它的索求遠遠超出了它的負荷,拿出我們的真心,來創造我們自己的美麗世界,這個世界裏有快樂也有悲傷,隻要我們坦然麵對,我們依然會活的很開心。

★如果什麼都能夠舍得,就得到一切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懂得放棄的人才會真正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曆史上永州人都特別善於遊泳。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漲,有幾個永州人正乘坐一條小船上。結果剛到江中心,船就漏水了。船上的人就隻好跳到水裏往岸上遊。其中最會遊泳的一個人也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但還是沒有平常遊得快。他的同伴很疑惑,於是問他為什麼今天這麼吃力?那個人回答說:“我腰裏纏著太多的錢,現在重得不行,所以今天特別吃力。”於是同伴勸他快把錢扔掉,但是這個人說什麼也不肯。

過了一會兒,這個人更加沒有力氣了。那些已經到了岸上的同伴又大聲勸說他扔掉錢,他搖了搖頭,最後沉入水中淹死了。

為了達到目標,就必須扔掉很多累贅。這些累贅很多時候都會影響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扔掉。舍不得自然得不到。

人要舍掉生活的惰性。生活一旦形成惰性,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有激情。即使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一遇到困難就想退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之中。這就是如果想毀掉一個人就隻需要讓他安逸起來的原因。

人還應該舍掉目標以外的東西。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隻有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事業上,才能夠確保取得最大的成功。每一個人定然有很多目標,但最後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將這個目標實現。但許多人常常會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總想著為了逃避風險,便多確定幾個目標,這樣即使一個目標無法實現,另外一個目標也有可能實現。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最致命的,多個目標自然分散精力,一個目標無法實現,很容易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導致一片都無法實現。人在麵臨多個目標時往往不會全力以赴,而是以為這個不行,下個可以補充,以這樣的心態,又怎麼能實現目標呢?

最後,人應該舍掉的是以成功者自居的心態。也就是說人要有一種歸零心態。不管以前怎麼樣成功,既然選擇了從事新的事業,那麼以前的成功都要一概抹掉,一切從零開始,一切從頭再來。很久以前成功的經驗並不符合今天的實際,但人們往往容易抱殘守缺,容易相信自己曾經親身經曆過的一切,於是不相信理性的判斷,不相信別人的勸說,一意孤行堅持按照原來的辦法來做,其結果可想而知。《呂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路過江邊,看見一個漢子正牽著一個嬰兒,想要把他投進江裏去,嬰兒嚇得哇哇地亂哭亂叫。這人走上前去問那漢子:“你怎麼把嬰兒往江裏投呢?”那漢子說:“怕什麼?他的爸爸很會遊水。”他的爸爸會遊泳,他的兒子難道生來也會遊泳嗎?很多創業者有其父善遊的心態,認為自己曾經成功過,現在成功也是不難的事情。殊不知這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