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某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們一覺醒來突然發現,由鋼筋水泥簇擁而起的高樓將狹長的影子傾覆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中縱橫的電線密如蛛網,偶爾棲落的幾隻可愛的小麻雀,遠遠望去,如活蹦亂跳的音符,透過喧囂,竟給人以一種恬淡澈明的美妙。
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午後,我們何不走出去,帶著自己的心靈一起散步,帶著自己的心靈一起看看天呢?
是的,抬頭看看天吧,朋友,看看蒼穹雲卷雲舒,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靈從來沒有這麼愜意過!看看頭頂上的那片天,浮雲逍遙地飄在廣闊的蒼穹,似奔馬,似群羊,似高山,似遊絲。好白的雲,好美的雲,就在我們的頭頂上,悄然無聲地上演著一幕幕精彩絕倫的劇目。
我們肯定會慨歎:生活中原來有這麼美的天空,生活中原來有這麼美的雲彩!可是,為什麼我們的步履總是那麼匆匆,我們的鞋子總是蒙著一層細土,我們的履底無緣閱讀潔白美麗的雲朵?我們的心遺忘在何處了?我們的眼睛在追逐著什麼?我們為什麼從來沒有發現頭頂上這片可供心靈散步的青天?
仔細閱讀頭頂上的這片天吧,我們的答案就在其中,天上的雲彩,最能明白我們水一般的心境!
朋友,你相信嗎?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有許多事情真的並不比抬頭看天更重要。如果你我有緣相聚在心靈的天空,就請和我站到一起,讓我指給你看吧——你我心靈的天空上,開著那麼多上帝來不及采摘的花朵。
所以《菜根譚》中很閑情雅致的寫道:“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這確實也是一種很不錯的境界呀!
傳說古代有個大力神,他的力量來自大地,一旦他的雙腳離開了大地,他便會失去力量,輕而易舉地被打敗。我們也一樣,人本身屬於大自然,大自然能給人一種靈性,讓人感到親近和放鬆,一旦長時間“心在樊籠裏,不得返自然”,就會讓人產生空虛與寂寞的感覺。
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缺少與自然親近的機會。不妨抽時間到外麵走走,張開雙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大自然如同一位慈祥的母親,她會靜靜地聽我們訴說生活的煩惱,安慰我們那受傷的心靈。置身大自然中,走在綠樹成蔭的山間小路上,望著那大自然造就的奇石怪狀,聽著叮咚的泉水聲,以及那清脆的鳥鳴聲,讓人感到如同置身世外桃源,心中的種種不快,也隨著那繚繞的雲霧慢慢散去。漫步海濱,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湧的海麵,讓人頓生幾分豪氣。通過旅遊,既可以領略祖國的秀美山川,又可以遍訪曆史的足跡,緬懷古人,從而既放鬆了心情,又讓自己的心靈受到洗禮。
大自然的魅力在於它巨大的生命力。越是原始的地方,我們越是感覺到生命力的強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讓人真切體會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貴;大自然的美麗,可以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美好。所以,生活中當我們感到煩悶時,不妨背起行囊,一個人獨自去遊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羅素曾經說過:“我們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所有動植物一樣,我們也從大地上吸取營養。”置身大自然,漫步山水間,任我心自由自在地馳騁,讓人在物我兩忘的意境中,將天地萬物置於空靈之中。這是何等地快意、何等無拘無束的心境啊!
陽光心態:
當我們走進大自然,投入它那寬廣的胸懷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靈性,都會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望著山中那曆經滄桑的鬆柏,以及那經曆了千百年風吹雨打的岩石,我們會重新豪情萬丈,平添了許多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
★做人做事都要存平常心
做人要存一片素心。這種素心是一種平常心。無論身處何地,都保持平淡。
明朝末年,國家衰敗,很多地方都困苦不堪,陝北農民尤其困苦,不但遭受到了嚴重的災荒,而官府卻不顧百姓的死活催逼交糧納賦。最後走投無路的農民忍無可忍,紛紛舉行起義。此時李自成也揭竿而起,率領自己的軍隊去投奔“闖王”高迎祥。由於李自成有勇有謀,屢建戰功,受到了高迎祥的器重。
沒過幾年,高迎祥被殺,李自成被部將擁戴為“闖王”。前期起義軍到處碰壁,在潼關更是遭到官軍伏擊,損失慘重。李自成僅帶領十八騎突圍,在商洛山的崇山峻嶺之中藏身。過了幾年,他重新積蓄了力量,率領軍隊進入河南。當時河南大旱,天災連連,李自成便順應民心地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了農民的支持。當時有首歌謠是這樣唱的:“吃他娘,穿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可見當時李自成的政策是多麼受歡迎。很快李自成的部隊就發展壯大起來,達到了百萬之眾,一躍成為明末起義軍的主力。後來李自成在襄陽建立了政權,被稱為新順王。不久在汝州大敗官軍,乘勝進占西安。然後李自成又建立了大順政權。實力壯大的他立即率軍攻入北京,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最後隻得自縊身亡,明朝被徹底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