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戰勝了自己,就能戰勝所有人(1)(2 / 3)

這理由很明顯,按理說,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決定。但是,很少有人能夠不經交戰而采取正確的行動。甚至交戰的結果,仍是消極與黑暗的一麵戰勝。

戰勝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想一想看,我們戰勝自己的次數多嗎?還是否時常姑息縱容了自己?

一個人,如果他勤奮,那必定是他戰勝了自己的懶惰。懶惰是我們最難克服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把成功的機會錯過了。

要知道,我們有時痛苦困擾,猶豫不安,那隻是因為我們心情上有兩種相反的力量在相持不下。讓我們明智一點,早作抉擇,我們就覺得生活的麵目豁然開朗起來了。

勤奮與懶惰,清醒與執迷,並不是距離遙遠的兩極,而隻是薄薄的剃刀的兩麵,其間隻有一刃之隔。翻過這一刃之隔,便是勤奮與清醒;留在那邊,便是懶惰與執謎。要不要翻過,隻在短短的一念之間。

陽光心態:

如果我們決心清醒,我們便可以清醒;如果我們決心執迷,我們就將繼續執迷。這“決心”的實現,不在我們能不能,而在我們肯不肯。

★不要輕易地對生活絕望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於是,同伴把槍遞給傷員,再三吩咐:“槍裏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後,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傷員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暮色降臨的時候,槍裏隻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受傷的戰士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自己隻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裏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然而,他看到的卻是一具尚有餘溫的屍體……

那位戰士衝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歎息之餘不免警醒:不要輕易地對生活絕望,隻要我們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就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時,麵對困難,我們常常退縮,理由是困難太大;麵對競爭,常常逃避,理由是對手太強;麵對責任,我們常常推卸,理由是擔子太重;麵對坎坷,我們常常……不錯,人生給我們的太多太多,而我們用以逃避的理由也同樣太多太多。我們為什麼不敢正視這一切?是因為我們無法戰勝自己內心的種種怯弱、擔憂、自卑以及恐懼!

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的本性注定我們的內心有許多的不堅強;自己,往往是最可怕的對手,是最無底的溝,是最看不透的迷霧。為了成功,我們必須戰勝自己,自己是通往成功的最後一道屏障。

想想曆史上偉大的人物和那些有建樹的人們,哪一個不是對自己信心十足,具有頑強毅力的呢?如果愛迪生因為一次次失敗而灰心了,那麼他還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嗎?如果愛因斯坦因為別人的嘲笑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那麼他還能寫出《相對論》,成為諾貝爾獎物理獎的獲得者嗎?

陽光心態:

讓我們記住這句話:“戰勝自己,我便是強者。”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身處逆境,都應該頑強拚搏,有戰勝困難的自信和勇氣,那樣的人,就是一個強者,一個誰都打不敗的強者。

★完美詮釋戰勝自己的人

這個世界上誰是真正能夠打敗你的人?唯有我們自己。

我們奮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不能輕易服輸,相信隻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然而,太多的時候,麵對惡劣的環境,麵對天災人禍,麵對重重的困難和挫折,是我們在心理上首先否定了自己,因而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古希臘有一位演說家,起初他由於口吃,常常被對手反駁得無還擊之力,而遭到別人的嘲笑。也許,有很多人會說這是他自己的能力無法達到的,放棄才是明智的選擇,然而,就是這位演說家,每天清晨堅持演說,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成為了當時最為著名的演說家。

由此可見:天生的不足,別人的嘲笑,以及種種的理由,都不是阻礙我們成功的荊棘,唯有自己為了安穩享樂,為了蠅頭小利,為了達到暫時的滿足,而放棄了堅持、奮爭,才會讓我們永遠地無法超越。

朋友們,我想大家都知道海倫,都知道愛迪生,也知道臥薪嚐膽的故事,不錯,古往今來,無數的成功者都是對“戰勝自己”最完美的詮釋。如果我們還在退縮,請快點明白,戰勝自己是如何緊迫;如果我們還在猶豫,請看看那些勝利者是如何一步步走來;如果我們已經在向自己挑戰,那就要堅持,成功最終會敞開胸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