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學習的習慣(1)(1 / 3)

贏在良好心態

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大腦已基本發育成熟,成人大腦能夠從事的活動,中學生也基本能夠從事;成人能學會的一切,中學生也基本能夠學會。

偉大的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就比較善於用腦,每當他因寫作而感到疲勞時,就演算幾道數學題,或朗誦一段小詩,這樣做可使大腦皮層幾個區域間的活動,在交替進行中得到休息。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把數學、語文、物理、曆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外語等課程,按學科性質交叉安排課表,就是這個道理。在課後的自學及複習過程中,我們也應遵循這一規律,把不同性質的課程交叉學習,使大腦始終保持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

偉大的成就往往來自於一點一滴的積累。涓涓細流可以彙成江河湖海,區區沙土可以壘成山川峻嶺,點點知識可以積成高深學問。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被人譽為大文豪,他公開自己多產的秘密是“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把讀書和談話時遇到的一切生動素材和語言,隨時記錄下來。我國宋代詩人梅聖俞平時留心收集資料的故事,被人們傳為佳話。他每每外出,隨身總是攜著一個布袋,將看到或聽到的東西寫在紙條上,裝入布袋之中。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和轉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周期也日益縮短。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後的近200年間,第一個百年中知識總量大約是50年翻一番,而在本世紀60年代以後,人類知識以指數方式增加,最近30年人類新增加知識的數量已超過過去2000年人類所積累知識的總和。國家、企業乃至個人發展的優勢,愈來愈依賴於知識和科技。這既提供了依靠先進知識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有利機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正因為如此,強調學習,進而強調學會學習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這裏的學習是指掌握現代先進的科學理論、科學思想、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包括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也包括與專業有著直接或間接邊緣關係的、可以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相互作用的專業邊緣理論和邊緣知識。今天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豐富,需要掌握的信息層出不窮、瞬息萬變。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固然是要學的,一些代表當今時代先進性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更需要了解和學習。在今天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或者說知識爆炸、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時代,需要學習的東西確實很多很多。是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在逼著我們學,為了適應時代我們要學,為了生存、為了競爭、我們一定要學。不學就適應不了時代,跟不上時代,就會被時代、被社會所淘汰。這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為一名學生,學習不可否認的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否對於心態的調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學習成績又怎麼能得到提高呢?因此,我們應當首先端正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然後持之以恒地去利用它。

在學習和生活當中,每個人的情緒都不會平靜如水,都會或多或少的在情緒上經曆一定的起落的過程,有過失落,有過彷徨,有過懷疑自我、否定自我的絕望,也有最終擺脫困境、肯定自我時的喜悅。一切的挫折都隻是我們成功的起點,而不要把它當作終點。在哲學上,這句話可以解釋為“量變引起質變”,這無數次的失敗,就是我們獲得成功之前必須擁有的“量”。

心態決定狀態。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你才能夠從失敗中汲取前進的動力,美國一個心理研究組織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安排幾個誌願者,先測量每個人的握力平均是一百零一磅,然後將這些人催眠,並暗示他們現在是軟弱無力,渾身沒勁。經過這種催眠暗示之後,再重新測他們的握力,結果發現,他們的平均握力居然隻有六十磅左右了。但是,在同樣被催眠的情況下,如果給予他們一種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是大力士,強壯無比。如此一來,其平均握力竟可達到一百四十磅。換句話說,他們的平均握力在瞬間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南非總統曼德拉說過:心是身體最強壯的部分。態度決定著你的一切。有這樣一個例子,說桌子上有半杯水,悲觀的人看到這半杯水,會說——少了半杯水了,而樂觀的人則會說——真好,還有半杯水。同學們應該做這個樂觀的人,不要因為自己目前的一些差距而過度焦慮——有一些焦慮是正常的,但不要過度,要知道僅僅是焦慮隻會浪費你現在的時間,重要的是把握現在,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複習計劃,分配好時間,爭取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取得進步,好高務遠或是自暴自棄都不應當是我們所有的態度。

學會學習將是未來社會最具價值的能力。正如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怎樣學習,比學習什麼更重要。學會學習,是學習方法論意義上的說法。當我們明確了要學什麼以後,怎樣學就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的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學習行為。會學習要有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監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約束的一種自在、自覺、並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終其一生都能維持下去的一種學習行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堅持下去,是足以讓人終身受用的。判斷一種學習習慣好與不好的標準,主要看這種學習行為對個人獲得知識、技能以及智力發展意義的價值的大少。即這種學習行為給個人帶來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或那種學習行為是否使你獲得所期望獲得的知識、信息、學問、和技能等等,並且是否能把所獲得的東西轉化為能力,這種能力的應用是否產生預期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