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2 / 3)

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成功”一詞出現的頻率最高。人人都向往成功,沒有人願意自己一生事業無成,碌碌無為,這無可非議。但是,把成功作為首選是值得商榷的。我認為,首要的目標應該是優秀,其次才是成功。

所謂優秀,是指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有高尚的人格和真實的才學。一個優秀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場上不成功,他仍能有充實的心靈生活,他的人生仍是充滿意義的。相反,一個平庸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場上風光十足,他也隻是在混日子,至多是混得好一些罷了。

事實上,一個人倘若真正優秀,而時代又不是非常糟,他獲得成功的機會還是相當大的。即使生不逢辰,或者運氣不佳,也多能在身後得到承認。優秀者的成功往往是大成功,遠非那些追名逐利之輩的渺小成功可比。人類曆史上一切偉大的成功者都出自精神上優秀的人之中,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包括創造財富的領域,做成偉大事業的決非鑽營之徒,而必是擁有偉大人格和智慧的人。

淩誌軍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中寫道,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一個人能否成為優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則在相當程度上要靠運氣。所以,應該把成功看作優秀的副產品,不妨在優秀的基礎上爭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沒什麼。在根本的意義上,作為一個人,優秀就已經是成功。

喬伊是一名出色的新聞記者,曾經獲得過著名的普利策新聞獎。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勤奮且富有才華的人,也曾因為自己是黑人而強烈地自卑過。喬伊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曆時說:“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謀生。那時,我父親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於大西洋各個港口之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也許一生都會像父親所工作的船隻一樣,漂泊不定。”

喬伊10歲那年,父親帶他去參觀梵高的故居。在那張著名的吱嘎作響的小木床和那雙龜裂的皮鞋麵前,喬伊好奇地問父親:“梵高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畫家嗎?他難道不是百萬富翁?”父親回答他說:“梵高的確是世界上著名的畫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窮人,而且是一個連妻子都娶不上的窮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帶著喬伊去了丹麥,在童話大師安徒生狹小簡陋的故居裏,喬伊又困惑地問父親:“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可是,這裏的房子卻這樣破舊。”父親答道:“安徒生是個磚匠的兒子,他生前就住在這棟殘破的閣樓裏。皇宮隻在他的童話裏才會出現。”

從此,喬伊的人生觀完全改變。他不再自卑,不再以為隻有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才會出人頭地。他說:“我慶幸有位好父親,他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而這兩位偉大的藝術家又告訴我,人能否成功與貧富毫無關係。”

心靈寄語

事實上,一個人倘若真正優秀,而時代又不是非常糟,他獲得成功的機會還是相當大的。即使生不逢辰,或者運氣不佳,也多能在身後得到承認。

)第四節 不為結果而憂傷

推得過去,是生活;推不過去,也是生活。人生正如下棋,要的就是一種享受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最後贏的結果。

人生在世,無論輝煌、平庸、艱澀、幸福,每做一件事,總難逃一個結果。有些人因為結果憂傷,有些人因為結果快樂,有些人因為結果痛苦不已,有些人又因為它興奮得難以入眠。其實,無論結果怎樣,它隻是一個結果、一個符號,一個不能限製我們也不應限製我們前行的小插曲。過於看重結果是不明智的,要知道,再輝煌也隻是一瞬,再慘烈也會有煙消雲散的一天。看淡結果,人生才能更加輕鬆地闊步前行。

林語堂曾說過一句話:人生不過如此。雖隻是簡單的幾個字,卻包含了太多深刻的內容。所有的榮辱、利益糾紛,所有的困苦、挫折、不屑和批評,在他看來都“不過如此”。

最成功的時候他依然是肉體凡胎,隻是物質上和精神上有了些許改觀;遭到別人非議之時,他也依然是那個自由暢快的自己。林語堂說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貴,而是如何過好生活,發現其中的快樂和詩意。

一隻屎殼郎,推著一個糞球,在並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著,路上有許許多多的沙礫和土塊,然而,它推的速度並不慢。在路正前方的不遠處,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插在路麵上,根部粗大,頂端尖銳,格外顯眼。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殼郎偏偏奔這個方向來了,它推的那個糞球,一下子紮在了這根“巨刺”上。然而,屎殼郎似乎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陷入困境。它正著推了一會兒,不見動靜。它又倒著往前頂,還是不見效。它還推走了周邊的土塊,試圖從側麵使勁……該想的辦法它都想到了,但糞球依舊深深地紮在那根刺上,沒有任何出來的跡象。就在這時,它突然繞到了糞球的另一麵,隻輕輕一頂,咕嚕……頑固的糞球便從那根刺裏“脫身”出來。

它贏了。沒有勝利之後的歡呼,也沒有衝出困境後的長籲短歎。贏了之後的屎殼郎,就像剛才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它幾乎沒有做任何停留,就推著糞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

推得過去,是生活;推不過去,也是生活。人生正如下棋,要的就是一種享受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最後贏的結果。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都擔當著不同的角色,隻要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可以了。

心靈寄語

生活中,我們需要成敗的磨煉、得失的考量,我們要經得起大的喜悅,也要受得了大的波折,大起大落間,方能彰顯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而人生就是在苦樂的流轉輪回中悠然過往的。

18世紀英國著名的外交家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曾經說:“一個富足的個性,在生活中,能夠笑看輸贏得失。他們深信自己的潛能足以實現任何夢想。”智者的話總能給我們啟迪。生活中,我們需要成敗的磨煉、得失的考量,我們要經得起大的喜悅,也要受得了大的波折,大起大落間,方能彰顯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而人生就是在苦樂的流轉輪回中悠然過往的。

)第五節 日子難過更要認真地過

人生比你想象中好過,隻要接受困難、量力而為、咬緊牙關就過去了。你跨出的每一步,都能助你完成學習之旅。麵臨生活考驗時,耐力越高,通過的考驗也越多。

當你埋怨被苦日子折磨時,你是否想過,其實這境遇隻是由於你不認真對待生活造成的?日子難過,更要認真地過。

有人這樣說:“人生的棋局,隻有到了死亡才會結束,隻要生命還存在,就有挽回棋局的可能。”

生活拮據,日子難過,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過得很辛苦。但是,在你埋怨苦日子折磨人的時候,不妨仔細想想,在這些難過的日子當中,你認真生活了幾天?

地鐵上,兩個四十歲左右的女人在說話,一個說:“這日子真的是沒法過下去了,我真是再也受不了了。他居然跟我說要把房子賣了,你想想,把房子賣了我們住到哪裏去啊?沒想到跟了他這麼多年,現在居然落到這樣的田地。”

另一個說:“那不行啊,就算是把房子賣了,這樣下去也是坐吃山空,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出去工作才行。”

“誰說不是呢?可是,他要是肯聽我的就好了。現在他什麼朋友都沒有,什麼人也不願意見,整天待在家裏,孩子也怕他,他隨時都會發火,我都煩死了,這樣的日子難過死了,死了倒還痛快了。”

“唉……”

原來這個家裏的男主人,下崗之後也找過幾個工作,但做了一段時間都不成功,意誌愈加消沉。於是女主人對他越來越不滿意,軟的硬的都沒什麼用,接著家裏開始硝煙彌漫,大吵小吵沒有斷過。

眼看著家裏就女主人一個人上班以維持家用,她心裏也著急,可是又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讓老公重振旗鼓。男主人於是提出把房子賣了租房子住,於是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戰爭。

人生就是這樣,苦多於樂!美國教育哲學家喬治·桑塔亞納說:“人生既不是一幅美景,也不是一席盛宴,而是一場苦難。”不幸的是,當你來到這世界的那一天,沒有人會送你一本生活指南,教你如何應付命運多舛的人生。

人人都要經曆某種程度的壓力和痛苦,而且難保不會遇上疾病、天災、意外、死亡及其他不幸,誰都無法做到完全免疫,就算成功人士也承認這是個需要辛苦打拚的世界。精神分析學家榮格主張:人類需要逆境,逆境是邁向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他認為遭遇困境能幫助我們獲得完整的人格與健全的心靈。的確,困境讓我們更能經得起考驗,培養了我們遇事冷靜、坦然的心態。

麵對困境,美國作家諾瑞絲擁有一套輕鬆麵對生活的法則:人生比你想象中好過,隻要接受困難、量力而為、咬緊牙關就過去了。你跨出的每一步,都能助你完成學習之旅。麵臨生活考驗時,耐力越高,通過的考驗也越多。所以要放鬆心情,靠意誌力和自信心衝破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