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其談吐中,寧願以能言善辨之口才博取機智的名聲,也不肯靠分辨是非之見識,落個明察的評價;好像說話的形式比到底說了些什麼更為重要。有些人津津樂道於某些眾所周知的事情,而且缺乏新意。知識的缺乏會造成說話無比的單調、令人生厭。這種人一旦被識破,就難免貽人笑柄。
一個真正善於談話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引導話題者,他們能使無意義的談話變得風趣起來。這種人可以說是社會談話中的領舞者。在一次交談或者演講中,變化多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摻雜進現場的爭論、推理性的小故事、利用提問引起注意然後自己再作出回答、真誠地取笑。因為單調無聊的談話會令人生厭。至於取笑,有些東西絕對不應該當作取笑的對象,例如關於宗教信仰、政治事務、偉人、他人事業的價值,以及任何值得同情的事情等等。在有的人看來,如果說話不夠刻薄尖銳,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聰明。這種想法應該加以抑製。古人奧維德關於騎術的話說得好:“孩子,要少抽鞭子,但要勒緊韁繩。”
對於善良的批評還是刻薄的嘲諷,人們一聽便知。那些喜歡出口傷人、天性尖酸刻薄者,自己以為別人會畏懼自己的尖銳,恐怕到頭來要害怕被傷害者的記憶力和報複心。談話中善於提問的人,必能學習更多的東西。特別是所提問題恰巧是被問者的特長的時候,那就比直接恭維他還能博得他人的好感。
這樣做,他就向被問者提供了一個一吐為快的機會,而他自己也可以進一步獲取知識了。但是注意不要把提問變成追問,使被問者煩惱難堪。談話中還要注意留給別人發言的機會,應當使在座的每個人都擁有發表看法的機會,以免有人被冷落。遇到有人獨占談局,占去許多時間,那麼主人就應該設法打斷,引導別人接著說,就像樂手利用音樂打斷跳得過長時間的舞蹈者一樣。還要記得,善於保持沉默也是談話的一種技巧。因為如果你對於你有所了解的話題能夠保持沉默,那麼在遇到你不了解的話題的情況下,你保持沉默就不會被人們視為無知了。
說自己時應少說為佳,應當慎言。有一個人,習慣用這樣的話諷刺一個自吹自擂者,說:“他那麼肆無忌憚地談論自己,一定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有在一種形式下,人既能稱讚自己又能顯得優雅高明。這就是讚揚他人優點,以此來襯托自己的優點。
少說傷人的話;談話的範圍應當廣泛,好像一片開闊的原野,而不要成為一條容納自己一個人的單行道。
談話時不可出口傷人。有兩位貴族朋友,其中一位保持著貴族好客豪爽的傳統,經常宴請賓客,但是他慣於嘲弄罵人。於是另一位便經常問那些參加過他家宴會的人,“請說實話,這次宴會上難道從來沒有人挨罵嗎?”等客人談完這些那些的經過後,這位貴族就微笑說:“我想他會把一頓好晚餐給弄砸鍋的。”演講中判斷力比雄辯更為重要,言行一致比華麗辭藻、恢弘的結構更為重要。演講者不善於對話問答顯得遲鈍,善於問答但是沒有原則則顯得淺薄輕浮。就像我們觀察到的野獸,那些善於繞彎子的往往實際上很虛弱,比如野兔。說話引用很多,繞彎子使人疲倦,但是什麼都不用、直奔主題又會顯得生硬唐突。
賞析
討好一個人有時候很困難,而得罪一個人都往往很容易,隻要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以。所以,說話一定要講究藝術,說話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
說話時盡量委婉平和,點到為止,絕對不能快人快語,以自己的好惡一吐為快。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自己一定要有分寸。假如自己不會說話,盡管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自己把好話當做惡語來說,也會遭人討厭,弄僵雙方的關係。讚美的語言盡量要多說,損人的語言最好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