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論消費(1 / 1)

賺錢是為了花錢,這是一個淺顯而又寓意深刻的道理,而花錢還是應當有用和恰當。

所以,大筆的開支是必須根據它的用途和價值大小為度的,要知道為了祖國有人甘願破產。而日常的花銷則應該以個人的財產多少為度的,必須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確定支出,不要被仆人所欺瞞,並盡可能地把一切都安排得體麵些,使實際花銷遠遠低於外人的估計。

很顯然,倘若一個人如果隻是想保持收支平衡的話,那麼,他的日常消費當是他收入的一半,而如果想變得更加富有的話,那麼他的消費就應該不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即使是最偉大的人物,屈就一下來檢查自己的財產也決不是有失身份的事情。有些人不去做一些事情,這不僅僅是因為疏忽大意,而是因為害怕發現自己已經破產了,從而使自己感到沮喪。但是如果不探查傷口,那麼傷口是不能治愈的。凡是根本不能檢查自己財產的人,就必須用人得當,還必須經常調換他們,因為新雇傭的人可能會很膽小而不是狡詐。即便能夠偶爾檢查自己財產的人,也有必要把一切收入和支出固定下來,以保證收支的平衡。

如果某項開支增大了,那麼就必須在其他項目上加以節儉。比如,如果在飲食上開支大了,那麼就應當在衣著上節儉,而如果在住房上開支大了,那麼就應當在馬廄上節儉,其餘依次類推。在每一項開支上都大手大腳的入,是會傾家蕩產的。

對於那些還背負著債務的家庭,如果想要清償欠債,那麼在消費上就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就會把償還的期限拖得太長,這樣對自己也是不利的。因為,長期支付利息是不劃算的,但是為了急於把債務還清而出售財產,也多半是要吃虧的。另外,一下子就還清欠債的人往往是還會去再次借債的,因為他一旦發現自己已經脫離了困境,就會重走老路,而慢慢地償還欠債的人,就會逐漸養成一種節儉的習慣,這既有益於他們心態的健康,也有益於他財產的增加。

不甘落後的人是不能輕視小事的,在通常情況下,與其低聲下氣地去賺取一些小利,倒不如體體麵麵地節省一些小錢。對於那些屬於開了頭就會收不住的連續性開支,是應當三思而後行的,對於那些不會重複的一次性的開支,大方一回倒也是沒有什麼妨礙的。

賞析

開源和節流是致富的兩種方法,開源固然重要,但不節流亦不可,不會理財,再能“開源”也能錢財耗盡。量入為出與放縱消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財思想。

自己有多少收入,就恰當地安排多少支出,並略有節餘,那麼自己的生活才有快樂可言。

倘若自己的支出隻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而不考慮收入有多少,那麼生活終將陷入痛苦的深淵。舉債過日子不是一種時髦,相反是活受罪。享受的背後隻會是無盡的煩惱,因而這樣的生活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