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還有一種特點,就是以別人的名義留下話柄。他先在無關緊要的場合放出話來,誘使別人學習接受,他再從中利用。在伊麗莎白女王的時代,有兩個人去競爭一個大臣的職位,他倆交情不錯,且常為此互相商量。其中有一個說,在王權衰落的時代出任一位大臣是一件苦差,教他對此不要太熱衷。另外一位立即就學用了這些說法,同他的多位朋友高談闊論,說他沒有衝動的理由在王權衰落的時候當個大臣。先前那個人抓住這個把柄,設法傳給女王;女王一聽“王權衰落”一說,大為反感,從此之後,再也不願聽取另外那個人的請示了。
有一種狡猾,在英格蘭稱之為“鍋裏翻餅”,即把自己對別人說的話,賴做別人對自己說的。說實話,像這類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事,誰是始作俑者確實說不清。
還有一種含沙射影的狡猾術,比如故意當著君主的麵暗示,自己對某某人說過:“我才不幹這種事。”正如提戈裏努斯(古羅馬皇帝尼祿之寵臣,刻意陷害素來規勸皇帝改邪歸正的太師。)對布爾胡斯(尼祿皇帝的太師終被尼祿皇帝毒死。)的所作所為一樣,說他可不像(布爾胡斯)那樣對反對派抱有希望,而僅僅以皇帝的安全為念。
有人閱讀過很多神話和寓言故事。當他們需要暗示什麼事時,便能把它編進一個故事裏;這樣做既可保全自己,又可使人對此津津樂道。
有人自己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想法了,卻故意在談話中設問,然後逐步引導對方根據自身的利益做出他所期待的回答。此種狡猾術不失為高明,別人認為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自己考慮出來的,從而減輕了該想法實行過程中的阻力。
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在表達欲提及的正題之前,等待很長的時間,東拉西扯的話題彎來繞去。這樣做無非需要極大的耐心,但卻非常有用。
一個突如其來的、大膽而出人意料的問題,的確在很多情況下能使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地袒露其心態。如同一個隱姓埋名的人在聖保羅大教堂(指該處前麵的大廣場,為倫敦市人聚集最多的鬧市區)趕路時,另一個人突然來到他背後直呼其名,他會立刻回頭看看的。
狡猾的這些小貨色是不勝枚舉的,把他們羅列一下確是一件好事,因在一國中,危害最大的,莫過於誤把狡猾充當聰明。
但無疑地,有人對事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就像一幢房子有便利的樓梯和房門,卻沒有適用的房間一樣。故此你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有時在結論上歪打正著,但卻一點不明就裏或分辨全局。然而,他們通常大多因平庸而撈到好處,還要使人當他們是棟梁之材。有人做事主要在於玩弄他人,而且,用我們現在的說法,即是靠耍手腕,而不是靠自己腳踏實地的。但所羅門說:“玩小聰明的人仍舊是愚者,真正的智者深思熟慮。”
賞析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否認清自己真正的需要,識破多種騙局,從而養成不脫離現實的習慣,這樣你就很難成為上述欺騙行為的犧牲品,不過這一切首先要有一種實事求是的,誠實的心態。
誠實的人不吃虧,而自以為聰明的偽君子,最終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