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論狡猾(1 / 2)

人們都認為狡猾是一種邪惡和畸形的智慧。毫無疑問,狡猾的人與聰明的人之間是有著天壤之別的,他們的差別不僅僅在於誠實上,而且還在於能力。

有人會洗牌,但打得不好;同樣,有人擅長結黨營私,但在別的方麵卻軟弱無能。精通人情世故是一碼事,長於處事待物又是一碼事;許多十分善於察言觀色的人,卻在處理實際具體事物上無能為力,這就是那些琢磨人多過琢磨書之類人的通病。這種人與其說是適於出謀劃策,不如說是更適合於做詭詐的算計;而且,他們的特長隻適合用於他們自己的家門口。讓他們去試試陌生人,他們就什麼都摸不著了。

以前曾有這樣一條分辨愚智的準則:“把他們兩個脫光了送到生人麵前去,你就看明白了。”其方法對於這類人恰好適用。既如此,鑒於這些狡猾的人好像雜貨鋪的小販一樣,我們不妨將其貨色羅列出來。

狡猾的特點之一,專門在你談話時察言觀色。許多專門窺探秘密的“耶穌委員”們(耶穌會是中世紀的一個教派,其中有些僧侶是專為教皇服務,監視人們思想的密探。作者在此諷刺那些人)就遵守這樣的信條:世上許多聰明的人,雖然心裏深藏不露,臉上卻暴露無遺,表麵恭順地抵著頭,實際上在偷偷窺視你,那些“耶穌委員”便是這樣的。

另一個特點是:當你有急事要即刻處理時,先要對你所交涉的對象東拉西扯些題外話,使其無所戒備去推托你的請求。有一位官員,當他拿著許多文件來請伊麗莎白女王簽名批複時,總是無一例外地和女王談論一下國事,這樣,她就不太在意那些文件了。

當人在忙亂之中,不能認真思考的時候,趁熱打鐵地對他做出相應的提議,可以達到同樣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果因擔心別人會巧妙而有效的提議某事,欲對其予以阻止時,最好就是假裝自己很讚同該事,並主動提議,但這提議卻是要用使其不能得逞的方式提出。

有人話到嘴邊卻突然打住,好像有所克製似的,這更能撩起你對所談話題的興趣,更想追根究底了。

無論什麼話,如果是在追問之下得來的,總比你主動傾吐出來的要更具影響力。因此,你可設一個釣問題的誘餌,手法是裝出一副不同尋常的臉色,好使別人有一個關心你何以變色的機會;就像尼希求所做的那樣:“我素來在國王麵前沒有愁容。”

對令人不愉快或難以啟齒的事,可以先找一個中間人把不是那麼重要的話風放出去,然後等待別人詢問你真實情況。納爾西索斯在向克勞秋亞斯舉報近莎利娜和西魯斯的婚事時,就是這樣做的。

對於不想把自己牽扯進去的那些事,一種狡猾的特點就是借用別人的名義,譬如說“人家說……”或“外麵有人說……”。

有這樣一個人,他寫信時,總是把最重要的事寫在附言裏,好像那是一件捎帶著要說的事一樣。也有這樣一個人,他說話時,總是跳過他心中最想說的話,先說下去,回頭再掉過頭來說,好像是在說一件差點要忘的事一樣。

有人為說服人,就在等著對象一旦出現時,故意裝出詫異的樣子,讓人看見其手裏還正拿著一封信,或者做些不常做的事,好等到那人問起,然後就可暢所欲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