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坦誠和信任莫過於忠言相告。在其他關於信任的事情中,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一部分委托於人,比如他們的田地、貨物、子女、信用,還有一些特別的事情等。但是他們一旦聽取一項建議時,就將交付自己的全部信任了。在某種程度上,他把自己所有的信任與正直的聲譽都押上了。
由此可見,這些謀士也就更有義務保持忠信和誠實。最明智的君主是不會認為,聽從臣屬的勸告會有損於他們的偉大,或者會貶低他們的能力。就連上帝也不例外,他也認識到忠告和建議的重要性。他授予聖子耶穌的諸多尊號中,就有“勸世者”這樣一個名號。
所羅門曾經說過:“接受忠告意味著穩定。”對於一種事業,如果沒有事前大家聚在一起反複地推敲、斟酌、計議、商討,集中群策群力加以完善,就難免在實施中因為現實的反複無常而出現難以預料的差錯。事情的發展好似一個看不清路程、辨不清方向的醉漢跌跌撞撞。一項計劃如果在實施前不先顛簸於辯論與商議的風波之中,就隻能讓它在命運的波濤中起伏不定了。雖然所羅門看到了接受忠告和建議的必要性,但他的兒子卻由於聽信讒言而導致亡國。所羅門的這個一度為上帝所寵愛的國家,最終由於讒言誤國而山河破碎了(事見《舊約》。指所羅門之子羅波安即位後聽信讒言,終於亡國的故事)。
這個曆史教訓告訴人們聽取忠告時的兩個指導原則,差勁的建議很容易被識別出來。第一,那些來自年輕氣盛、缺乏經驗的人的建議不可聽取;第二,那些過於激烈極端的建議不要聽信。
古人用形象的故事闡明這個道理:君主與智慧是融為一體的,君主是否有智慧與他能否接納忠言是密不可分的。關於君王如何明智並且策略性地聽信忠告,古人的議論很高明而且寓意深刻。史詩中傳說眾神之王朱庇特的王後是米狄司,而她正是言論建議之神。這個結合暗示著忠告和建議與君主統治相結合的重要性。另外,這個忠告與君主結合的故事還有下文,與朱庇特結婚以後,米狄司懷孕了,但是朱庇特不願意讓她生下這個孩子,他把米狄司吞了下去。結果他發現她懷著一個孩子。後來朱庇特的獨生子帕拉斯就從朱庇特的頭頂上生出來了,出生時全副武裝。
荒謬的故事其實蘊涵著深刻的政治思想。它告訴我們:一個明智的君王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應該與臣民一起去商量建議——這好比朱庇特與言論之神米狄司的結合,至於選擇和決定采用什麼政策的權力保留給君主自己——這好比由朱庇特的頭腦中生出全副武裝的兒子帕拉斯一樣。這樣,君主就能既做出英明果斷的決策,又能擁有臣民的廣泛擁護和忠告建議。
現在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開放言論的弊病以及補救的措施。
號召建議與言論的批評有它的麻煩之處:第一,開放言論,使事件必須公開出來,國家難以保守秘密;第二,言論的盛行勢必會導致君主和國家權威的減弱;第三,存在著有人因為自身的私利而提出不利於社會的建議的可能。針對這些弊病,法國曾經采用過意大利人提出的那種“秘密的內閣”製度,隻有內閣成員參與國家大事的議論與決策。但是,這種製度所帶來的危害可能比公開的開放言論的危害更大。
關於保守秘密的問題,作為君主本來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告訴所有的顧問,他可以有所選擇和有所保留。同樣,別人可以給予他關於處理事情的建議,但是他也沒有必要全都按照別人的建議辦事。作為君主要注意,秘密的泄露往往是君主他們自身的問題。也許下麵這句話可以作為一種關於開一些秘密的內閣會議的忠告,那就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那麼一些瑣碎無聊的人,喜歡把知道秘密當作自己的光榮去吹噓,結果壞了大事,他們本來應該懂得保守秘密是他們不容推辭的責任的。的確,有些事需要極度地保密,除了君主本人,也隻能讓一兩個重要人物知曉。除了秘密之外的事情,顧問團往往會有一點不同意見。不過也無礙大局,隻要他們的言論不幹擾政策的實施就行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君主非常謹慎且手腕強硬有力,或者內閣之中有一兩個明智並且對君主非常忠誠和值得信賴的重臣。就像英王亨利七世,他獨攬大權,秘密事件也隻與莫頓和福克斯兩名重臣知道。從不透露給其他任何人。
關於君主的權威受到削弱的問題,以上已經給出了一些補救的方法和措施。當君主自己作為顧問團體的首領的時候,君主的權威不是被削弱了,而是依舊至高無上,並且有助於加強它。同樣君主也不會因為依賴顧問團言論的力量而喪失自身的獨立性。隻是在顧問團中存在一些害群之馬,或者他們力量過於強大,或者他們緊密聯合成為幫派,局麵才有危險。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及早發覺並加以製止。
關於最後的那個弊端,就是人們所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都是對君主有利的,他們往往摻雜自身的利益來考慮。隻是要知道“世間本來沒有誠信”。這是人們的天性,隻是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是虛偽狡詐的。總有那麼一些人,生性誠實、真誠、坦率、簡單樸素、值得信任和不狡詐。最重要的是,君主應當善於發現和任用這樣的人。另外,這些議政的顧問團絕對不是鐵板一塊,因此可以利用他們彼此之間的嫌隙,利用其他顧問人員去監視那些有私心的人。那樣的話,一旦顧問團中有任何分裂,或者有因公循私的打算,必定會很快傳到君主的耳朵之中。不過,最好的補救措施,就是君主了解他的顧問團,同時顧問團也了解他們的君主,兩無嫌隙。先哲那句名言放在這兒正適合:“英明的君主貴在知人。”(語出羅馬詩人馮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