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論真理(1 / 1)

真理是什麼呢?彼拉多曾這樣笑著問周圍的人,可是,他並不指望這個問題能得到任何答案。世人的心態多數會隨著境遇的變化而變化,認為抱守一種信念是一種枷鎖的人會轉而追求思想和行動上的自由意誌。雖然,此類學派的哲學家早已作古,但如今殘存的一批誇誇其談的文人墨客,與此類祖師爺同聲同氣,隻不過沒有其先輩那樣強烈和深刻罷了。

使人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受欺騙的原因,不僅僅是由於探索真理的困難;也不是因為掌握了真理就會使人的思想受到約束;而是出於人的一種墮落的迷戀虛假的天性。對此問題,希臘晚期哲學學派中有人曾作過研究,但還是對人為何熱衷於為虛假而虛假深感困惑。他陷入迷戀中——人們喜歡的謊言到底應該是什麼?它們既不像詩歌那樣優美流暢、給人愉悅,也不能像生意人那樣富有。這其中的道理讓人困惑不解。

也許,真理可以比作是珍珠,日光之下方顯奪目;但真理不是寶石,能在各色各樣的燭光中顯現出它們的美麗。

一個摻有假象的事物甚至會給人帶來愉悅。人心中那些自以為是的妄想、希望、誤解和幻覺等等,一旦被清除出去,許多人的內心世界,將會成為可憐、萎縮的東西,充滿憂鬱和疾病,連自己都會厭惡。對此論斷難道還會有人懷疑嗎?一位神父曾經十分嚴厲地稱詩歌是“魔鬼的酒”,因為詩歌占據了人的想象。其實,詩不過是一個虛假的映像而已。然而最可怕的不在於那些瞬間即逝的虛假,而在於那些根深蒂固地盤踞在人心中的虛假。但即使這些虛假深深地紮根於世人敗壞的觀念和情感中,隻受自身評判的真理,依然會教導我們去探索真理,認識真理並相信真理。探索真理就要對它有追求和熱愛,認識真理就要和它形影不離,相信真理就要為它有享受的樂趣。

當上帝創造萬物時,他所創造的頭一件東西就是感官之光;他所創造的最後一件東西就是理智之光;上帝賜予混沌不清的物質世界以智慧之光,又以智慧之光啟蒙人類的心智,至今他還賜予那些被他恩寵的選民以神聖的光輝。

有一派哲學在別的方麵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詩人為這派哲學增光不少。這位詩人曾說:“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蕩是一件樂事;站在一座堡壘裏的窗前看下麵的戰爭也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但是沒有一件樂事能與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麵穀中的錯誤、漂泊、迷霧和風雨相比擬的”;隻要看的人對這種光景永存惻隱而不自滿,那麼以上的話可算說得好極了。當然,一個人若能以仁愛為動機,以天意為歸宿,並且以真理為地軸而動轉,那這人的生活可真是步入了塵世天堂。

上麵討論的,都是關於神學上的真理和哲學上的真理,現在我們在來談談世俗事務上的真理。即便那些根本不相信真理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光明正大地辦事是一件使人光榮的事。而真假混雜則會像金幣中的合金狀態一樣,那種合金狀態使金銀兩種金屬使用效果更好,但卻會降低金屬的成色。這種欺詐的行為,像蛇一樣無法立足。最令人感到恥辱的邪惡,就是被人發現不誠實和不忠貞。所以,如果一個人因為說謊而受到指責,那麼他就會顏麵盡失,麵目可憎。

沒有比虛偽和背信棄義更為可恥的罪惡了!因此,蒙田在研究弄虛作假為什麼讓人感到如此可恥和可恨時,就解釋得非常巧妙:“好好衡量一下!謊話連篇者正是這樣一類人,他敢於狂妄地麵對上帝,卻在世人麵前當懦夫!”

曾經有一個預言,稱當基督再來到這個世界時,在這個世界上他將遇不到誠信和道德。這是對虛偽者和騙子一個嚴肅的警告啊!

賞析

在世人眼裏,真理是珍珠,是智慧的太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世上通向謬誤的道路千萬條,而通向真理的道路隻有一條。

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屬於一個人專有,而為大家所共有;真理占有我而非我占有真理。

在日常生活中,真理和謊言總是相互排斥,真理占據上風,便會為人類服務;相反,謬誤占據上風,便會禍害人類。倘若誰能掌握真理,並堅持真理,那麼他便可以說生活在人間的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