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奴婢也想不出什麼來,不如十三阿哥您就隨便給奴婢挑幾本書看吧,詩集雜記的都好!”
“成!”胤祥爽快的應了。
我們進了禦花園一路向東,地上的積雪踩在腳下柔軟冰冷,雖然有奴才會來打掃,但是這上千畝的麵積,清理幹淨實在需要時間。
“好像是浮碧亭和萬春亭那邊有幾株梅樹……”胤祥自言自語道。
果然,又走了一會兒,就看到幾株梅樹,枝頭怒放,我心中歡喜,想趕緊完事回去,冰天寒地的我早就有點受不住了。
“哢吧哢吧”幾聲,胤祥已經折斷兩枝,他手上仍舊未停,“昀瀅,拿著!”我連忙接過他遞過來的枝條,又是“哢吧哢吧”幾聲,我忽然有點心疼這些梅樹……
大約半盞茶的功夫,我已經抱了滿懷的紅梅枝條,胤祥看著也差不多了,便停了手,不過他的眼神好像飄到了更遠的地方,我正要喊他,卻聽到他說:“跟上來!”
不知道他這是要去哪兒,不過主子吩咐了,我這小奴婢隻有聽從的份兒,急忙小跑著跟了過去。我們走上一座石橋,經過浮碧亭,看到一處岩洞,洞門上刻著“堆秀”二字,隨著胤祥一起穿入岩洞,蜿蜿曲折,攀上台階,未幾,眼前豁然明朗,此刻,我們竟已來到了一座山頂上的亭子裏,抬頭看到牌匾上寫著“禦景亭”三個大字。
“昀瀅,你來看!”我聽到胤祥的話後,走到他身邊,往前一看,不禁心中大動!原來自此亭上,不僅可以俯瞰整座宮苑,還能遠眺紫禁城,眼前一切,渾然讓人產生一種,天地皆在腳下的興奮之情。
“你看,中間那座高大的土山,就是景山,還有西邊好多水的地方,那兒就是西苑,離著近一點的,有很多建築的地方,就是紫禁城……”胤祥給我解說的語氣中,也含有一些激動,我猜他心中肯定也是藏了很多東西。
懷裏的枝條有些紮的慌,我索性把它們都放在亭內的石桌上,如果沒記錯,這禦景亭應該是古代帝後重陽節登高賞景的地方。
“十三阿哥,咱們私自上來,不會被怪罪嗎?”
“沒事兒,這裏除了九月初九那天,其他時候是可以隨便上來的。”
原來是開放權限的,那我就放心坐下來歇會兒了,不過我還想問他準備什麼時候回去,隻有幾件薄薄棉衣的人跟渾身穿著純毛皮的人實在比不了啊。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複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胤祥念完輕輕一歎,不知道他想到了什麼而垂下了頭。
“這首詩好有趣,奴婢從沒聽過,十三阿哥在哪兒看到的?”使勁哈了哈熱氣到手心,然後貼到臉上取暖,我猜我的鼻子耳朵肯定跟這些梅花顏色差不多了。
胤祥轉過身看到我的樣子後不免笑出聲,“相傳在古時,有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想把節令定準。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便坐下來休息,樹影的移動和山崖的滴泉由此啟發了他,做了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和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當時的國君叫祖乙,常為天氣風雨的不測而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兩件儀器去見了皇上,還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並在天壇前修建了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創建了曆法,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當祖乙登上日月壇時,據說,這首詩,就刻在了石壁上。”他解下披風罩在了我身上,不容我拒絕,又道:“這兒沒旁人,你先披著,省的跟爺出來一趟回去再病了。”
看他似乎還要停留一會兒,這裏位高風大,我也不想真的再感冒,索性承了他的好意,“謝十三阿哥體恤!……萬年曆是不是就從這個叫萬年的青年那兒出來的?”
“正是。”胤祥微笑點頭。
“那十三阿哥您為什麼歎氣啊?”我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口。
胤祥不語,隻是走過來拉起了我,一同又行至俯瞰景色之處,才道:“你看到這些有什麼感覺?”
我如實而答:“心中湧動萬般之情,似是振奮也是昂然。”
“沒錯,昂然……”胤祥輕笑一聲,又道:“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原來他是煩憂這個,沒想到才剛十幾歲的胤祥,已是滿腔熱血……其實在廢太子前,他都是康熙最寵愛的兒子之一,此時的煩憂與以後會麵臨到的淒涼,根本不算什麼,但也因此讓我發覺他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不知道他在康熙或者是兄弟那邊遇到了什麼,但我知道他不該有這樣低落的樣子,他是愛新覺羅?胤祥,有著忠肝義膽,俠士風流的皇十三子。
“先頭十三阿哥給奴婢講了萬年的故事,那奴婢也給十三阿哥講個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