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同坐一條船(1 / 2)

關於商事,申勇比其他人畢竟多出幾百年的見識,一條條章程拿出來,楊明山,賴世福等人聽得暈頭轉向。其中有些章程這個時代就出現了的,牙行便直接沿用。而有些還未出現的,申勇隻得逐條逐句給他們詳細講解。

為使諸人去除心中疑惑,對即將設立的牙行投入最大的熱情,他如同一個上門說親的媒婆,下了主座不停踱步,把牙行的章程向他們娓娓道來。將近一個時辰有餘,說得是口幹舌燥。火兵不斷從官廳正堂行進行出,替議事的大人們端茶換水。

馬營守備賴世福聽得連連頷首,目光卻是忽閃不定。

照申勇所言,這牙行既做邊貿,兼有種植,畜牧業,采礦,利潤之大顯而易見。再說參股之人皆開平各主要堡城的鎮守將官,占了地利人和,更是便利。但他心中還是舉棋不定,賴家與申勇數次結下梁子,自家姊夫廖參將也攪和在內。若是走的太近,日後怕是要被戳脊梁骨。這時代的人,家族觀念極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重利在前,想縮手又不甘心,當真是進退兩難。

他突然覺得極其煩躁,將自家胞弟賴世貴在心底一陣暗罵。好端端的幹得什麼蠢事,這申勇來頭大門路廣不說,經過此翻接觸,也不像跋扈的人。其人治軍治政的手段更是有目共睹,大夥一同發財豈不美哉。

楊明山和他幼子楊發貴兩人端坐在座,神情頗顯意氣風發。牙行新設,第二條章程就寫明由執事會總攬日常運作,如銀錢分潤,掌櫃推舉。執事會由每家派出兩名執事共同組成,分主執事,副執事,執事。楊發貴文不成武不就,本是一紈絝子弟。之前經營義祥和貨棧,生意慘淡,最大的買主還是申勇。

這突然作為副執事,日後經手銀錢數目如此巨大的采買發賣,他心中極是滿意。申勇的有意照拂,更是讓他心下暗暗感激。

不成器的幼子有這般際遇,楊明山也是老懷開慰。日後,楊家便和這申老弟是一條道上的人了。

“老弟,這南貨北運真有如此大的利潤?”

申勇聞言微微一笑。

“將南邊獨有的貨物運到邊鎮甚至出塞,自然有利可圖,若路途的損耗小,就是翻上數倍也是可能的。隻要貨物能夠安全抵達我們開平衛,就是大利。隻是路途遙遠,還得加派得力人手一路護送,這對我們來說算不得難事。不過,我們現在本錢不足,還是先從山西等地采買。”

他頓了頓,繼續道:

“不瞞諸位,我申家便有充足的貨物可供采買,在山西布政司潞安府,算是一等一的大戶。熟鐵,絲綢布帛,糧米,應有盡有。我核算過,隻要將貨物運至邊鎮,就可獲利。從潞安府一路北上,走太原府,經朔州,便是山西鎮和大同鎮,再就是陽和衛,路途不過千裏。此三地衛戍官軍及家屬高達百萬之多,需采買大宗貨物的牙行貨棧亦不少,在此發賣,極是便利。”

在座之人聞言皆是頷首。明朝將山西一分為二,北部為九邊之一的山西鎮,前期稱山西行都司,中南部為山西布政司。前者為軍政機構,屬衛所係統,軍戶居多。布政司則是民政官署理政務,治下百姓幾乎都是民戶。而陽和衛更是宣大總督的駐節地,衛城常年囤積重兵,兼有眾多的達官貴人及家眷,對絲綢布帛的需求極大。

“此等有利可圖之事,想必早有人經手,我等卻要如何?”

申勇放聲大笑,隨即斬釘截鐵道:“依托采買價低的優勢與之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