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羅萬象命生根,命中自有仙壽長。
自古凡人六欲贅,能有幾人得仙華。
欲知造化成仙路,須讀此書入道玄。
自盤古破鴻蒙,星羅定位後。茫茫宇宙便育孕生命,得清華者為仙,得渾濁者為人。仙居於天,人居於地。凡人所居之處共有七十二大陸,此書單表球水大陸南贍大洲。
南贍大洲人人羨慕仙華,遂都信奉三教,以求能得清華入仙列。故三教之中成仙得道之士甚多。佛教以坐化成仙,無從考究坐化後成仙與否。盤古大修士教隻有一人名叫羅道成在五百年前於南蠻皮爾噶大寨城升華成仙。然道教得道者騰飛九天之士甚多,近百年來九華山祿華峰祿華大真觀便有數十位得道成仙之士,均記載在仙人筆錄之上,最後一人傳聞名叫鄭鳴達此人也是祿華大真觀最後一位掌教。三教之事暫且不提。
欲說成仙事,先從富貴起。話說大華國以文治國一片繁華,但因大華國不修武德,致使番邦四起都想入主大華。近年尤其南方夷靈國野心勃勃攻打大華邊陲通夷城已有數年。隻因大華國二王子秋子雙統兵有道,又聯係天下奇人義士固守城池,方保大華國安享太平。這一年正值五月間夷靈國再次起兵攻城駐軍二十餘萬。兩兵交戰正是傷亡之際,這日午時年方三十卻已兩鬢花白的秋子雙站在城頭,呆呆的看著城下無法拾取的兵將遺體,仍對三天前敵軍攻城之勢心有餘悸,心想:“敵軍木屠惡賊真是神勇之人竟然赤手空拳不懼弓羽雷石單憑掌力來破我城門,若非義兄鐵三哥用金瓜頂神功重傷木屠,如今的通夷城怕是生靈塗炭,我大華國怕也危在旦夕。木屠惡賊雖負傷逃回營寨,可我義兄鐵三哥重傷木屠後雖不見負傷卻在一個時辰後暴亡”。
秋子雙心念鐵三血氣上湧口中一甜,心知不妙乃血氣攻心,急忙運功平複體內雜亂硬生生把口中鮮血咽入肚中。以免讓士兵瞧見,主將受傷動搖軍心,卻又腳下不穩竟要跌倒,旁邊的副都統張中紀急忙攙扶。張中紀一臉愁容心知二王子念及鐵三說道:“大都統應以身體為重,不可太過擔憂,如今敵軍新敗銳氣大傷,大都統正應調養身子它日好殺夷人一個片甲不留,為鐵頭公報仇,鐵頭公在天之靈也會護佑我大華國的。”
張中紀所說的鐵頭公就是鐵三隻因逝世所以言語上隻提尊號不提姓名。
旁有鐵木道人張花子,聖手連橫冷不為,一張弓張不開等五湖四海的朋友盡皆勸解秋子雙。秋子雙擺開張中紀的攙扶,凝視遠方,忽見遠處山麓叢林之中人影晃動,急忙傳下將令命弓箭手雷石手隱伏城樓內,三軍戒備,以防敵軍攻城。正在此時身後急匆匆跑來一名士卒半跪地上說道:“稟大都統,欽差大人王璞之在行軍大殿恭候”。
秋子雙心中奇怪:“王璞之乃我大華三代公侯,來我軍中定有要事。”說道:“大家隨我前去”。
秋子雙等眾人剛下城樓便見不遠處一位身穿布衣須發皆白的老者帶著一個十五六歲的書童和四名布衣大漢身攜鬼頭刀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秋子雙見此人正是王璞之急忙躬身施禮說道:“因大戰在即,有失禮數未能遠迎公侯,還望公侯莫怪”。
王璞之一把扶住秋子雙,隨即收回雙手拱手施禮說道:“二皇子,即是大戰在即何必客氣,可否帶老夫城頭觀看”。
秋子雙心想:“這老人家當年便官拜大將軍以少勝多退北胡之兵,如今他能到此何不向他請教一二。”急忙應道:“正有此意,還望公侯大將軍賜教”。
王璞之也不答話大步流星便上了城頭,看見城外屍橫遍野心中黯然。又見弓箭手張弓搭箭,雷石手強健帶動,城牆損壞處修複牢固,來時還曾見到兵不欺民,三軍肅嚴井井有條。當下說道:“大將軍已是往事,怎敢再提,二皇子才能過人,比老夫有過之而無不及”。
秋子雙正要答話。王璞之又脆聲說道:“皇上有旨”。
秋子雙,張中紀等眾將士盡皆跪地接旨,秋子雙的江湖朋友卻都不跪。王璞之知道這些人藐視權貴,也不理這些人從懷中拿出黃卷聖旨舉過頭頂又拿到胸前慢慢展開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文武大都統秋子雙身為三軍統帥,在通夷城與夷靈賊兵交戰七年毫無戰績,故解除文武大都統之職。但七年守城有功,賜封俠王,速歸朝堂拜謝天恩。欽此”。
秋子雙聽到解除大將軍之職,心中猶如打翻五味瓶不知是什麼滋味,又聽七年守城有功被賜封俠王,速歸朝堂拜謝天恩,心中寬慰“父王還是念及兒臣,七年了父皇終於肯見我了”真是喜由心生淚兒下,不覺熱淚盈眶。但轉念一想父王讓我盡快回宮,不知因為何事,竟如此著急心中不免疑惑。
眾位將士及其江湖四海之友無不詫異,心中均想二皇子俠義之心受俠王之封理應如此,但就此解除軍權太過冤屈,況軍權是小,然則二皇子回歸宮廷再派個奸猾小人掌權就怕通夷城難保,大華危機四起。
秋子雙明白大家心意,便提高嗓音高聲唱諾:“領旨”。將士一聽便都高聲附和。